[发明专利]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2074.3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03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闫冬花;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气动无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H5/10 | 分类号: | B63H5/10;B63H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栖 螺旋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两栖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
背景技术
螺旋桨是指靠桨叶在空气或水中旋转,将发动机转动功率转化为推进力的装置,一般螺旋桨包括桨体,桨体包括桨叶与轮毂,桨叶为两个以上,并且均匀设置在轮毂的外表面上,桨叶的向后一面为螺旋面或近似于螺旋面,螺旋桨分为很多种,应用也十分广泛,如飞机、轮船的推进器等。
目前,两栖船所用动力装置多为单输出轴单螺旋桨,该动力装置多应用于旅游观光船,该类船舶对速度要求较低,当需要更大速度时,单输出轴单螺旋桨的驱动装置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且该驱动装置将风力转化为驱动力的效率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
根据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包括:船体,所述船体尾端内部设有发动机,所述发动机上端设有分动箱,所述分动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部设有输入轴,所述输入轴一侧设有第一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与输入轴通过齿轮传动,所述输入轴同侧还设有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二输出轴与输入轴之间设有介轮轴,所述输入轴与介轮轴、介轮轴与第二输出轴之间均通过齿轮传动,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所述分动箱输入端与发动机的输出端通过输入轴连接,所述分动箱靠近船尾一侧设有主螺旋桨,所述主螺旋桨的输入端与分动箱的第一输出端之间通过第一输出轴连接,所述分动箱另一侧设有副螺旋桨,所述副螺旋桨的输入端与分动箱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第二输出轴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输出轴与第二输出轴远离分动箱的一端均设有凸块,所述凸块顶端设有销孔,所述主螺旋桨桨毂内壁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副螺旋桨桨毂内壁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与凸块相对应。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螺旋桨上第一叶片与第一输出轴所在的水平线呈60°-80°。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副螺旋桨上第二叶片上设有圆弧形凹陷,所述圆弧形凹陷周边与扇叶表面圆滑过渡。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螺旋桨上第一叶片和副螺旋桨上第二叶片的螺距角15°-30°
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输入轴、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均设有密封圈。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单输出轴前后轴向双螺旋桨作为两栖船的驱动力,通过副螺旋桨反转带动空气逆时针旋转,主螺旋桨正转,在副螺旋桨产生的风的作用下,提高了风力转化为驱动力的效率,使得空气动力船能够获得更大的动力,速度更快;主螺旋桨与副螺旋桨设置在同一水平线上,使得主螺旋桨受到副螺旋桨产生的风的作用更加均匀,不会发生严重的偏转现象;主螺旋桨的叶片与第一输出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产生的风力更加集中在正前方,推动效率更高;副螺旋桨上设有圆弧形凹陷,能够有效的降低风对叶片的阻力,从而加大了对主螺旋桨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的驱动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的分动箱的内部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的主螺旋桨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两栖船用螺旋桨的副螺旋桨结构图。
图中:1-发动机、2-输入轴、3-副螺旋桨、301-第二叶片、302-圆弧形凹陷、303-第二凹槽、304-桨毂、4-第二输出轴、5-分动箱、501-箱体、502-介轮轴、503-密封圈、6-第一输出轴、7-主螺旋桨、701-第一叶片、702-第一凹槽、707-桨毂、8-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气动无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气动无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20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摆尾式微型水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螺旋桨轴承叶轮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