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裹式无不干胶PET车身改色复合贴膜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1690.7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097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汉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汉甫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B60R1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00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贴膜 不干胶 汽车车身 外来力量 缓冲 改色 抵抗 不干胶贴膜 保护能力 保障能力 车身漆面 传统常规 紧密吻合 排气工艺 人身生命 整体制成 包裹式 二合一 改进性 有效地 车内 车体 耐磨 撕拉 加热 成型 汽车 损伤 复合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进性汽车车身贴膜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P.膜采用车身改色膜和PET膜二合一整体制成,厚度为0.15‑0.30mm,设置在汽车车身体外,采用加热和排气工艺,迫使P.膜依据车身流线型成型确保与车体紧密吻合。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传统常规带不干胶贴膜不易撕拉,硬拉则易使车身漆面拉落,以及换膜时车身漆面上不干胶极难清理等系列问题,有效弥补了现有传统贴膜易损伤、不耐磨、不具备缓冲和抵抗外来力量能力的不足,增强了车身缓冲和抵抗外来力量的性能,有效降低了汽车车身的换膜成本,显著提升了对汽车车身体外漆面的保护能力和对车内人身生命安全的保障能力。
本发明涉及汽车车身贴膜领域,提供一种新型的包裹式无不干胶PET车身改色复合贴膜。
本改进性发明可广泛用于轿车、越野车、面包车等各类中、小型汽车的车身体外贴膜。
目前,国内外汽车车身贴膜均是采用带有不干胶薄膜与汽车车身漆面直接接触的方式,且厚度仅为0.04mm。因此存在着易破损,不耐磨,不具备对外部力量的安全抵抗能力,且当贴膜受损需换膜时,因不干胶与车身漆面紧紧粘合而不易撕拉,硬拉则易使车身漆面拉落。若采用专业人士通过散热枪加热撕膜方式,也会在车身漆面上留下厚厚的一层不干胶,极其不易清理等缺陷。另外其材料价格不菲、生产成本过高且实际使用效果不大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本改进性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贴膜的不足,增加了PET 抗磨层厚度,有效规避了现有贴膜因不干胶而带来的种种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了PET改色膜耐蠕变、抗疲劳、耐摩擦、弹力好、尺寸稳定及良好的强韧性、抗张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等优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既能满足现有传统常规贴膜改色美容的效果,又能有效地缓冲和抵抗外来力量的冲击、刮擦和碰撞,为车体本身安全及车内人员的人身安全提供有效保障的实用、新型贴膜。
本改进性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防止车身漆面因小刮小擦而带来的频繁喷漆、补漆、换面既费时又耗钱等麻烦,并实用且价廉物美而乐于被现实生活中的人们所接受和推广的新型无痕贴膜。
本改进性发明目的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所述的PET无不干胶车身复合贴膜系由PET改色复合膜整体制成,外表附一颜色镀层,并根据车身相应外形弹性收缩,真空无间隙无痕紧裹在汽车车体外壳漆面表面。
由于本改进性发明所述的PET复合塑料保护膜选用热缩性的薄膜材料,故包裹于车身后,其复合塑料保护膜仍具有一定的收缩张力,使其始终平整而无间隙地张紧、包裹在车身体外漆面上。
本改进性发明所述的无不干胶PET改色复合膜整体成形后厚度为0.15-0.30mm,整体呈无裂缝衔接,外观更整洁、光滑、美观。
所述的包裹式无不干胶PET车身改色复合贴膜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制成,其内侧透明,外侧为有色镀层。
因此,本改进性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能经济、方便地提高汽车车身贴膜缓冲和抵抗外来力量冲击、刮擦、碰撞的性能,有效地阻止因外来力量冲击、刮擦、碰撞对汽车车身及车身体外漆面的破坏,从而有利于提高汽车车身及车身体外漆面的使用寿命。
2.整体包裹式无不干胶PET车身改色复合贴膜的结构,有效地避免了现有传统常规不干胶贴膜与车身漆面紧紧粘合而不易撕拉,硬拉则易使车身漆面拉落,若采用专业人士通过散热枪加热撕膜方式,也会在车身漆面上留下厚厚的一层不干胶,极其不易清理,若清理不干净导致换膜不甚平整等缺陷,并有效弥补了现有传统常规不干胶贴膜易损伤、不耐磨,缓冲和抵抗外来力量能力弱、因小刮小擦而带来的频繁喷漆、补漆、换面的不足,使之汽车车身贴膜更为整洁、光亮、美观,提高了汽车车身贴膜的品质和档次。
附图1是本改进性发明的初步效果图;
附图2是本改进贴膜的A-A剖面图;
附图3是本改进贴膜的表面;
附图4是本改进贴膜的底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汉甫,未经何汉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16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卡超大型驾驶室用SMC顶盖以及模压工艺
- 下一篇:一种环保吸音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