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秸秆还田后土壤氮素的调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30892.X | 申请日: | 201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学军;刘晓彤;罗健航;赵营;张丽;柯英;周丽娜;冒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09K17/14;C05G1/00;C05F15/00;A01D82/00;C12R1/885;C12R1/69;C12R1/645;C12R1/125;C12R1/145;C12R1/01;C12R1/46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50002 宁夏回族*** | 国省代码: | 宁夏;6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秸秆 还田 土壤 氮素 调控 方法 | ||
1.一种秸秆还田使用的复合菌剂,复合菌剂包含里氏木霉、米曲霉、木霉、白腐菌、枯草芽孢杆菌、食纤维梭菌、生孢食纤维菌、链霉菌、醋酸杆菌、光合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苜蓿根瘤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里氏木霉10-20%;米曲霉3-15%;木霉5-20%;白腐菌10-20%;枯草芽孢杆菌15-20%;食纤维梭菌10-20%;生孢食纤维菌3-10%;链霉菌10-20%;醋酸杆菌5-15%;光合菌5-15%;多粘类芽孢杆菌5-10%;苜蓿根瘤菌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醋酸杆菌为茎瘤固氮根瘤菌。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光合菌为深红红螺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菌剂,其特征在于,各菌的质量比为:里氏木霉14%;米曲霉4%;木霉13%;白腐菌13%;枯草芽孢杆菌13%;食纤维梭菌8%;生孢食纤维菌4%;链霉菌8%;茎瘤固氮根瘤菌5%;深红红螺菌5%;多粘类芽孢杆菌8%;苜蓿根瘤菌5%。
6.一种提高秸秆还田后土壤氮素的调控方法,包括:
(1)收获后留作物秸秆进行秸秆还田;
(2)撒施化肥和秸秆腐熟复合菌剂后深耕,所述复合菌剂包含里氏木霉、米曲霉、木霉、白腐菌、枯草芽孢杆菌、食纤维梭菌、生孢食纤维菌、链霉菌、醋酸杆菌、光合菌、多粘类芽孢杆菌和苜蓿根瘤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菌的质量比为:里氏木霉10-20%;米曲霉3-15%;木霉5-20%;白腐菌10-20%;枯草芽孢杆菌15-20%;食纤维梭菌10-20%;生孢食纤维菌3-10%;链霉菌10-20%;醋酸杆菌5-15%;光合菌5-15%;多粘类芽孢杆菌5-10%;苜蓿根瘤菌5-10%;优选的,各菌的质量比为:里氏木霉14%;米曲霉4%;木霉13%;白腐菌13%;枯草芽孢杆菌13%;食纤维梭菌8%;生孢食纤维菌4%;链霉菌8%;茎瘤固氮根瘤菌5%;深红红螺菌5%;多粘类芽孢杆菌8%;苜蓿根瘤菌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化肥使用量减施30-50%,优选的,化肥减施3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方法还调控土壤中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作物为粮食作物,优选的,作物为玉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0892.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