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激光PM2.5传感器封装装置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0724.0 | 申请日: | 2017-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55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庆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34107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钟雪;方文倩<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pm2 传感器 封装 装置 汽车 | ||
本发明适用于传感监测领域,提供了一种激光PM2.5传感器封装装置及汽车,该装置包括:壳体,壳体顶部设有开口,用于放置激光PM2.5传感器,传感器的侧面与壳体的侧面之间留有容气流通过的环形风道,传感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环形风道上,在进风口处正上方的壳体侧壁上设有横向挡板,横向挡板长度小于环形风道的横向宽度;端盖,设置于壳体的顶部,端盖顶部两侧分别设有通气孔,两个通气孔与环形风道连通,端盖顶部的内表面设有凹槽,固定海绵,置于端盖凹槽与传感器之间,端盖通过固定海绵对传感器进行挤压,若环境中的气流出现急剧变化,进气气流经环形通道的缓冲及挡板的限流,使得进风口的进气量不会有明显的波动,有利于传感器检测性能的稳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PM2.5监测传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激光PM2.5传感器封装装置及汽车。
背景技术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多发,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空气质量监测和空气净化类产品得到了广泛关注,伴随着汽车在日常生活中高接触度,车用PM2.5颗粒检测设备成为继家用PM2.5检测仪器之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目前车载PM2.5颗粒检测设备的核心传感器的检测方式主要分为红外检测和激光检测两种,其中激光检测较为精准,现有的激光PM2.5传感器外设置的壳体都是仅仅是用于封装零部件,并未对激光PM2.5传感器的检测效果起到辅助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激光PM2.5传感器封装装置,旨在协助激光PM2.5传感器稳定的检测待测气体中的PM2.5值。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激光PM2.5传感器封装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有开口,用于放置激光PM2.5传感器,所述激光PM2.5传感器的底面与所述壳体的底面贴合,所述激光PM2.5传感器的侧面与所述壳体的侧面之间留有容气流通过的环形风道,所述激光PM2.5传感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位于所述环形风道上,在所述进风口处正上方的壳体侧壁上设有横向挡板,所述横向挡板的长度小于所述环形风道的横向宽度,所述环形风道的横向宽度是指壳体侧面至激光PM2.5传感器侧面间的宽度;
端盖,所述端盖设置于壳体的顶部,所述端盖顶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通气孔,两个所述通气孔均与所述环形风道连通,所述端盖顶部的内表面设有凹槽,
固定海绵,所述固定海绵置于所述端盖凹槽与所述激光PM2.5传感器之间,所述端盖通过所述固定海绵对所述激光PM2.5传感器进行挤压。
进一步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空调出气口密封组件,所述调出气口密封组件设于所述端盖顶部的外表面,且位于两个所述通气孔的外侧,以密封连接车载空调出气口及端盖两通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空调出气口密封组件包括:
方形条状突起物,设置于端盖顶部的外表面,且位于端盖两通气孔的外侧;
方形条状HVAC密封海绵,所述方形条状HVAC密封海绵设置于端盖两通气孔与所述方形条状突起物之间,并紧贴方形条状突起物设置,所述HVAC密封海绵的尺寸略小于所述空调出气管道的尺寸,所述空调出气管道通HVAC密封海绵与方形条状突起物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壳体的底部向外凸起形成一容纳腔腔体,所述容纳腔内固定有线路板总成,所述线路板总成通过数据线与所述激光PM2.5传感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线路总成侧端边缘竖直设有接插件,以及与接插件外部轮廓相匹配的密封海绵,所述密封海绵套设于接插件的外部,所述接插件通过密封海绵与所述容纳腔侧壁设置的孔洞密封连接,所述接插件通过腔体侧壁的孔洞与外界通信连接。
进一步的,在所述腔体侧壁孔洞的外侧设有烧写口密封端盖,用于改写线路板总成上的控制程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博耐尔汽车电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0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