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30443.5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85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魏芬绒;王海;崔文俊;高雪;杨宏进;杨晓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4/00 | 分类号: | C22C14/00;C22C1/02;C22F1/18;B24B1/00;B24B5/04;B24B29/08 |
代理公司: | 西安维赛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57 | 代理人: | 刘艳霞 |
地址: | 71029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表 结构件 用纯钛棒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的制备方法,以海绵钛、钛白粉、铁钉为原料压制成电极块,通过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炉将所述电极块进行三次熔炼,得到铸锭,将所述铸锭轧制成棒材坯料;将制得的棒材坯料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将棒材经过两辊热矫直处理;将棒材进行磨削处理加工至尺寸公差为±0.05mm,并进行抛光处理,直至得到表面粗糙度Ra≤0.8μm的纯钛棒材;通过制备铸锭、锻造、轧制、热处理和精加工工序,能够实现批量化生产高表面质量且组织、性能一致性较好的纯钛棒材,有效提高了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的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手表的结构件所用材料要求纯度较高,其相对于纯钢重量较轻,不易变形、耐腐蚀、不生锈,因此越来越多的手表结构件采用纯钛作为材料。但是,纯钛材质硬度低,在其磨削抛光过程中要求较为严格,一般的方法,容易由于屑料粘于棒材,极易造成表面点状缺陷,导致结构件的成品率低,增加构件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及其制备方法,以制备出具有成分均匀稳定且组织性能一致性较好的钛产品。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为:一种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以海绵钛、钛白粉、铁钉为原料,按照原料中Ti元素的质量含量为99.67%~99.80%、Fe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04%~0.08%、O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07%~0.12%、C元素的质量含量≤0.08%、N元素的质量含量≤0.03%、H元素的质量含量≤0.015%进行配料,并压制成电极块,通过真空自耗电弧熔炼炉将电极块进行三次熔炼,得到铸锭,将铸锭轧制成棒材坯料;
步骤2、将步骤1制得的棒材坯料进行去应力退火处理,退火温度为550~680℃,退火时间为1~2h;
步骤3、将步骤2中退火处理后的棒材经过两辊热矫直处理,加热温度为400~550℃,保温时间为10~15min;
步骤4、将步骤3中两辊热矫直处理后的棒材进行磨削处理加工至尺寸公差为±0.05mm,并进行抛光处理,直至得到表面粗糙度Ra≤0.8μm的纯钛棒材。
进一步地,步骤4中磨削处理过程具体为:
步骤4.1、使用M1080磨床,采用棕刚玉砂轮,转速设为50Hz,道次磨削量为0.10mm,后续磨削预留量为0.20mm,进行磨削;
步骤4.2、使用PC-18高精度磨床,采用绿碳化硅砂轮,转速设为50Hz,道次磨削量为0.05mm,后续磨削预留量为0.10mm,进行磨削;
步骤4.3、使用M1040磨床,采用白刚玉砂轮,转速设为50Hz,道次磨削量为0.03mm,磨削至棒材尺寸公差为±0.05mm,得到磨削后的纯钛棒材。
进一步地,步骤4中抛光处理过程,采用配有4副砂轮的抛光机,4副砂轮的粒度大小分别为300目、320目、380目、380目。
进一步地,步骤4中抛光处理过程中在300目和320目的砂轮处喷水、380目的砂轮处不喷水,抛光机的转速为50Hz,抛光量为0.02mm。
进一步地,步骤4中得到的纯钛棒材抗拉强度不小于400Mpa、延伸率不小于20%,金相不低于10级。
本发明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表结构件用纯钛棒材,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纯钛棒材中Ti元素的质量含量为99.67%~99.80%、Fe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04%~0.08%、O元素的质量含量为0.07%~0.12%、C元素的质量含量≤0.08%、N元素的质量含量≤0.03%、H元素的质量含量≤0.0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未经西安赛特思迈钛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304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