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轨列车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8473.2 | 申请日: | 2017-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031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5 |
发明(设计)人: | 邢宗义;郎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1H1/00;G01H1/12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薛云燕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列车 车轮 故障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轨列车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改进的魏格纳‑威尔分布时频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现场采集信号,对振动信号采用自适应降噪;对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将小波频谱图线性地划分为时频单元,以满足WVD的维度;提取小波系数,分析信号特征,估算阈值;对振动信号进行IWVD处理,根据信号的时频图和时频幅值图,进行车轮状态判别;若交叉干扰项超过振动信号的分量个数N,则返回重新估算阈值,继续进行处理。本发明基于改进的魏格纳‑威尔时频分布,检测结果明显,适用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轮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城轨列车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列车轮对是车辆运行部件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其不仅承受车身和旅客或货物的全部重量,而且负责传导轮对与钢轨间的相互作用力,尤其当车轮经过钢轨上方时会产生轨道上的垂向振动加速度。轮对组需要承受较多影响,其中包括较大的静载荷和动载荷,组装应力和制动片、闸片制动时产生的热应力以及通过曲线时的离心力等。
然而随着城轨车辆的速度提升与旅客数量的急剧增长,轮对和轨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从而导致轮对与钢轨接触面非圆化现象日益增多,其中就包括车轮踏面扁疤这种最常见的损伤形式,该损伤形式会对车辆和轨道各部件造成伤害,并引起安全和乘坐舒适度降低等问题。现有车轮检测技术,不能够准确并实时地检测出车轮扁疤等异常情况,无法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是城轨交通发展中的监测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准确性高、实时性好的城轨列车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方法,从而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城轨列车车轮扁疤故障检测方法,基于改进的魏格纳-威尔分布时频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现场采集信号,对振动信号采用自适应降噪;
步骤2,对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将小波频谱图线性地划分为时频单元,以满足WVD的维度;
步骤3,提取小波系数,分析信号特征,估算阈值λ;
步骤4,对振动信号进行IWVD处理,根据信号的时频图和时频幅值图,进行车轮状态判别;
步骤5,若交叉干扰项超过振动信号的分量个数N,则返回步骤3重新估算阈值λ,进行步骤4处理。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步骤1所述的现场采集信号,对振动信号采用自适应降噪,具体如下:
现场采集信号输入是信号源s和噪声源n的组合,辅助输入是噪声源n1;自适应滤波系统输出e实际为源估计也是信号s、噪声源n和具有自适应滤波器的噪声估计的组合,具体如下式所示:
噪声信号n和n1不相关,自适应滤波器基于内置的自适应算法,通过n1实时得到噪声估计自适应滤波系统用来代替n,以实现自适应干扰抵消的功能。
作为一种具体示例,步骤2所述的对振动信号进行连续小波变换,将小波频谱图线性地划分为时频单元,以满足WVD的维度,具体步骤为:
(2.1)设定函数ψ(t)∈L2(R),ψ对应的傅立叶变换为当满足允许条件:时,即Cψ有界,则ψ为母小波函数,经过伸缩和平移,变换为:
式中,a,b∈R,且a≠0,a被称为伸缩因子,b被称为平移因子;
设自适应滤波后的信号f(t)∈L2(R),则f(t)的小波变换定义为:
式中,为的共轭运算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84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