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动态功耗控制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5280.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0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发明(设计)人: | 刘琳;杨翠;赵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02 | 分类号: | G01S7/02;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信高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26 | 代理人: | 高原 |
地址: | 21406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雷达 信号 处理 平台 动态 功耗 控制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雷达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功耗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信号处理平台主要由若干块信号处理板卡组合构成,信号处理板卡多为FPGA+多片多核DSP的异构SOC平台,随着雷达信号处理需求不断提升,对数据带宽、数据处理能力和数据处理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虽然信号处理并行系统具有更高的峰值效能,但是系统绝对功耗依然很高,过高的功耗会给系统内的芯片封装、供电和散热带来极大的挑战,因此,功耗不仅是系统优化的重要目标,也逐渐成为决定系统设计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信号处理板卡的功耗会随着DSP的性能和速度的提升而快速增加,更高速度DSP带来的高功耗的负面影响已超过其在性能方面带来的好处,因此DSP功耗越来越成为DSP开发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
现有技术中,一般对DSP阵列提供单一的电源电压和时钟频率,而DSP阵列在工作期间,功耗是不断变化的,提供单一的电源电源和时钟频率会存在以下缺点:
若根据DSP可工作的最高速度来给DSP提供单一的电源电压和时钟频率,则会出现功耗峰值过大,芯片过热的情况,高功耗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超过其性能带来的好处;
若根据估算的DSP工作时的功耗峰值来给DSP提供单一的电源电压和时钟频率,则会在DSP功耗未达到峰值时不能发挥其当前可工作的最高速度,延长执行该任务集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动态功耗控制方法及系统,其核心思想是由功耗管理模块在软件的配置下动态地对各个DSP的时钟、电源等进行调整,旨在满足给定系统功耗约束条件下挖掘信号处理并行处理的优势,优化系统执行性能。准确的功耗控制不仅有利于提高系统利用率,而且可以避免产生过高的功耗。本发明提出的功耗控制方法可以在不超过功耗约束阀值的前提下,根据硬件检测模块对信号处理板卡内各资源(如DSP当前工作的温度、电源电压和时钟频率等)使用情况的反馈,按照初始配置的功耗策略,判断DSP是否处于最佳工作状态,调整片上系统各模块工作状态,并通过动态调控电源电压和时钟频率来动态控制功耗,使DSP一直工作在性能和功耗的最优比状态,最大程度地逼近功耗约束,显著提高DSP功耗管理的粒度,从而优化系统平台并行处理效率。
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动态功耗控制方法,主要包括:
步骤一、获取所述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内DSP阵列的工作温度、工作电压、时钟频率、存储访问信息及资源占用信息;
步骤二、判断所述DSP阵列工作温度是否超过温度上限阀值,判断所述DSP阵列的存储访问空间或资源占用是否超过最大值的80%,若所述DSP阵列超过温度上限阀值或者所述DSP阵列的存储访问空间或资源占用超过其最大值的80%,则提高电源开关频率和降低时钟频率,直至所述DSP阵列工作温度低于温度上限阀值且所述DSP阵列的存储访问空间或资源占用低于最大值的80%;
步骤三、判断所述DSP阵列功耗是否处于设定范围内,若DSP阵列功耗高于功耗上限阀值,则提高电源开关频率、降低工作电压以及降低时钟频率,若DSP阵列功耗低于功耗下限阀值,则降低电源开关频率、提高工作电压以及提高时钟频率,直至所述DSP阵列功耗处于设定范围内。
优选的是,所述温度上限阀值选取自50℃~60℃。
优选的是,所述DSP阵列功耗高于功耗上限阀值选取自功耗最大值的65%~75%。
优选的是,所述DSP阵列功耗低于功耗下限阀值选取自功耗最大值的25%~35%。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雷达信号处理平台动态功耗控制系统,包括:
DSP阵列,为所述雷达信号处理平台的资源之一;
监测模块,实时监测所述DSP阵列工作温度、工作电压、时钟频率、存储访问信息及资源占用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控制模块;
控制模块,根据所述监测模块监测到的信息给出电源开关频率、电压值与时钟频率调整指令;
配置模块,执行所述控制模块的调整指令,对所述DSP阵列的电源开关频率、电压值及时钟频率进行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528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