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25170.5 申请日: 2017-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7278851B 公开(公告)日: 2020-03-27
发明(设计)人: 邹娜;黄玲;施卫明;林庆良;江思琪;喻苏琴;涂淑萍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A01G31/00 分类号: A01G31/00;C05G1/00
代理公司: 福州市众韬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0 代理人: 陈智雄;黄秀婷
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昌北经***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毛竹 实生苗 培育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包括种子的浸种催芽、去皮与消毒、播种、幼苗无菌水培培养。本发明的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可用于工厂化毛竹实生苗的生产,不受季节限制进行播种、萌发;以毛竹实生苗幼苗水培作为培养手段,能够实时观察根系的生长情况,结合同位素标记等技术,可用于构建根系矿质元素的吸收转移、缺素或重金属胁迫等的技术平台。本发明的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解决了毛竹种子使用现有技术发芽率不高及污染严重,影响种子进一步萌发成苗,以及营养液水培过程中病菌快速繁殖而侵染植物,甚至长出绿藻的难题。在蛭石中播种萌发率可达60%以上,萌发及水培过程中污染率为0,且无藻类生长;操作简单,实用性强、推广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竹子植物的培育方法,具体涉及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属植物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竹类资源丰富,栽培利用历史悠久。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东亚文明过去被称作“竹子文明”,中国则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我国有竹类植物39个属570种,属数和种数分别占世界总数的36%和48%。竹林面积约500万hm2,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4%,占全球竹林面积的25%。竹产业涉及家具、建筑、建材等多个领域,竹产品形成100多个系列,数千个品种,与花卉业、森林旅游业、森林食品业一起,成为中国林业发展中的四大朝阳产业。在环境保护压力越来越大、森林资源不足、木材供应愈来愈紧张的现在和将来,竹子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可再生资源的角色。毛竹(Phyllostachysheterocycla(Carr.)Mitford cv.Pubescens),隶属禾本科、刚竹属,它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材质好、用途广,是我国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之一。其中毛竹分布区主要在长江以南、南岭以北,以湖南、安徽、福建、江西、浙江等省份的分布面积最大。毛竹的开花周期长且难以预测,终身开花一次并在种子发育成熟后死亡,一旦毛竹成片开花,就会造成大面积的竹林死亡。竹子由于其自身的生物学特性,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沿用埋鞭等无性繁殖的方式发展竹林,通过无性繁殖可以将选出的优良无性系进行扩大繁殖,获得最大的遗传增益。但挖苗、种植都费工费力,而且消耗竹材,成本高、效率低,严重地制约了毛竹林面积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发展。毛竹种子育苗具有投资少,成本低,起运栽植方便,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而且造林成本远低于母竹造林,为开花竹林的更新及引种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技术。

毛竹种子无休眠,成熟后即能发芽,可随采随播。目前室内播种多采用滤纸法使种子萌发。但毛竹种子具有内生真菌,在实验条件下,毛竹种子滤纸发芽率不高;并且在滤纸上发芽时,霉菌容易扩散,而霉菌感染种子后,会影响种子进一步萌发成苗,使得毛竹实生苗培育的研究和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研究发现,切去种子大部分胚乳,可减少或消除污染所造成的影响,但仅保留少量种子胚乳所萌发的幼苗,长势普遍较弱。另外,将毛竹种子在培养基中发芽时,发芽率可达到80%,显著高于滤纸上的发芽率,但需要相应的设备,技术上要求比较高。水培是无土栽培的主要形式之一,作为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因它可以人为控制营养液中的盐分、养分、溶解氧、酸碱度和温度等,在蔬菜、花卉栽培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且作为一种培养手段,可以观察根系的生长情况,结合同位素标记等技术进行根系矿质元素的吸收转移、缺素或重金属胁迫等的技术平台等。但水培的技术上要求比较高,在营养液循环的设施中和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下病菌更易快速繁殖而侵染植物,甚至长出绿藻,成为试验时一大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通过播前预处理及播种方式的选择,并对水培体系中水质和通气的调控,提供一种毛竹实生苗培育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法实现的:

本发明的毛竹实生苗的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培育步骤如下:

(1)种子浸种催芽、去皮与消毒:取毛竹种子先在温水中浸泡,去掉颖果果皮,然后用酒精表面消毒,再用NaClO溶液灭菌,无菌水冲洗3~5次,得消毒后的毛竹种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农业大学,未经江西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5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