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泪囊切开刀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4976.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37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夏多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多胜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4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切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泪囊切开刀。
背景技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经典术式,本手术操作难度较高,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这个操作空间通常约15×10×3mm3,与我们平时水平面、冠状面的操作有很大的不同,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矢状面的操作很困难。
目前医生在手术中切开泪囊、鼻粘膜通常是由11号尖刀、12号镰状刀、15号小圆刀,或是用弯剪刀替代,无固定的、标准化的手术刀,这样使得是手术中不能按照预期的设计切开泪囊、鼻粘膜到理想的大小和形状,而最终降低了手术的治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泪囊切开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新型泪囊切开刀,包括夹持柄、刀杆、刀头,所述刀杆上部设置夹持柄,下部设置刀头,所述刀头前端为圆弧状,所述刀头垂直设置与刀杆上,所述刀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刀杆细而长,这样有利于刀头伸入狭长的手术操作空间,而不会因为粗笨的刀柄影响手术中的视野。
2.刀头窄,更有利于在狭小的操作空间实施手术。
3.刀头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这样的刀头设计更有利于在不同方向做切口时转换切割方向,运刀更方便自如,有效克服了手术中遇到的由于操作空间狭小、矢状面操作别手的问题。
4.可与普通刀柄匹配装卸,一方面降低了成本,另一方面医生可以尽快适应这样一种新型手术器械。
5.手术中泪囊刀伸入操作空间后,可以一气呵成地制作出两边共6个切口,而中间不需要把刀从操作空间里取出调整方向、握刀姿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1的Ⅰ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新型泪囊切开刀,包括夹持柄1、刀杆2、刀头3,刀杆2上部设置夹持柄1,下部设置刀头3,刀头3前端为圆弧状,刀头3垂直设置与刀杆2上,刀头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
现有的泪囊、鼻腔切开器械在术中应用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们用白内障手术中使用的隧道刀尝试了一例,其刀刃与刀柄呈约90°屈曲,虽然初次尝试使用者感到持刀操作不顺手,但仍然顺利完成了手术,我们发现在如此狭小的空间操作还要进行矢状面的切割,使用曲面刀片的思路是正确的,为了使持刀更加顺手,把刀头的曲折部分进一步缩短至3mm,这一修正在手术实践当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对泪囊和鼻粘膜的切开都能达到预定的大小和形状,但在后续的手术实践当中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对泪囊和鼻粘膜的切开一共要做6个切割边,几乎在每次切开之前都需要把刀片从手术操作空间里拿出来、调整好握刀的姿势和切开的方向、再次伸进去进行切割操作,而且每次调整的角度都比较大,于是我们将刀片在刀柄平面上分别进行10°、15°、20°、25°的旋转,并分别按照旋转10°、15°、20°、25°加工制作了4种刀片模型,经过实际操作,认为15°、20°旋转的制作更实用、手术操作更流畅,减少了手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
为了最终确定一个理想的角度值,以15°、20°旋转刀片各手术操作20例,进行对照。结果如下:
最终,我们确定,当刀头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时,手术时间最短,治愈率最高,出血量最少,因此,确定刀头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多胜,未经夏多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49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向日葵采粉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妇产科用护理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