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24467.X | 申请日: | 2017-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 发明(设计)人: | 顾柏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州民强炭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20/20 | 分类号: | B01J20/20;B01J20/28;B01D53/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新源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4 | 代理人: | 李大刚 |
| 地址: | 313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盖 分子筛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分子筛,特别是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
背景技术
碳分子筛是一种优良的非极性碳素材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吸附材料,主要用于分离空气制氮领域。在微观上,碳分子筛一种富含孔的材料。实际应用分离氮气时,待分离气体通过碳分子筛上的孔,氮气会通过其中较大直径的孔并且不会被吸附,而其它杂质气体则会从大孔运动到微孔和亚微孔中并被吸附。因此,碳分子筛实际有效的是微孔,这种微孔直径一般在0.28-0.38nm。
现有的碳分子筛在宏观上的结构一般是圆柱体,是活化后的碳粉末与粘接剂挤条后打断形成的。这种碳分子筛制作工序少,价格低廉。但是在吸附塔中大量堆积后,不同碳分子筛的端面容易重合,这会导致碳分子筛暴露的表面积减少。然而碳分子筛吸附其中重要的一点是碳分子筛与气体充分接触,这也就意味这上述碳分子筛的吸附效率会降低。除了普通的圆柱体,现有的改进过的碳分子筛横截面有三叶草形和星形等。这些改进的碳分子筛增大了比表面积,提高了吸附效率,但是因形状突出,在制造过程中不易脱模,良品率低。因此,现有的碳分子筛存在易相互覆盖导致吸附效率降低,难以制造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本发明具有不易覆盖,吸附效率高和制作简单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包括本体,本体基于圆柱形,本体圆周壁上设有若干道环槽,本体端部设有圆锥状突起;所述突起顶部设有第一圆角,突起与本体圆周壁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环槽与本体连接处设有第三圆角。
前述的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所述突起的角度为70-90度。
前述的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所述环槽深度不超过3mm,数量不超过6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圆柱形本体的基础上在两个端面设有圆锥状突起。如此一来,即使在吸附塔内大量堆积,本发明相互之间也都是点接触和线接触,两两之间不会较大的覆盖面积。加上突起与环槽增加的表面积,本发明比普通的碳分子筛有更大的有效表面积,因此吸附效率更高。本发明的截面远比现有的三叶草形和星形简单,每个结构的连接处都设有圆角便于脱模。本发明将圆锥状突起的角度限制在70-90度。当突起角度大于这个范围时,突起防止覆盖的效果较低;当突起角度小于这个范围时,突起容易在脱模时损坏。综上,本发明具有不易覆盖,吸附效率高和制作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本体,11-突起,12-突起角度,13-第一圆角,14环槽,15-第三圆角,16-第二圆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防覆盖碳分子筛,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本体10,本体10基于圆柱形,本体10圆周壁上设有若干道环槽14,本体10端部设有圆锥状突起11;所述突起11顶部设有第一圆角13,突起11与本体10圆周壁连接处设有第二圆角16,环槽14与本体连接处设有第三圆角15。
所述突起11的角度12为70-90度。
所述环槽14深度不超过3mm,数量不超过6道。过深或过多的环槽会对碳分子筛结构强度造成影响。
工作原理:本发明在圆柱形本体10的基础上在两个端面设有圆锥状突起11。如此一来,即使在吸附塔内大量堆积,本发明相互之间也都是点接触和线接触,两两之间不会较大的覆盖面积。加上突起11本身增加的表面即,本发明比普通的碳分子筛有更大的表面积,因此吸附效率更高。本发明的截面远比现有的三叶草形和星形简单,圆锥状突起11的角度12限制在70-90度,并且在突起11的顶部设有圆角13以便脱模。当突起角度12大于这个范围时,突起11防止覆盖的效果较低;当突起角度12小于这个范围时,突起11容易在脱模时损坏。综上,本发明具有不易覆盖,吸附效率高和制作简单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州民强炭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州民强炭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4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