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4082.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290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德鹏;陈文浩;郑媛媛;靳承铀;薛驰;缪永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11316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滑春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克容量 拆解 极片 测试 小电流充放电 修正 充放电测试 锂离子电池 荷电状态 活性物质 极片材料 下电池 正负极 对极 组装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测试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拆解极片的克容量,并且对极片的材料质量进行修正,使得测试的克容量值更接近克容量值;本发明通过对拆解后极片的处理,组装成扣电的形式,再通过小电流充放电的容量,对正负极活性物质进行修正,最后进行不同倍率的充放电测试,得到极片的克容量,该测试方法简单、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的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纵观电池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当今世界电池工业发展的需求正在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向小、轻、薄方向发展,而锂离子电池刚好都具备这些特点。锂离子电池具有重量轻、容量大、无记忆效应等优点,因而得到了普遍应用。现在许多数码设备、各种储能设备甚至动力汽车都采用了锂离子电池作电源,尽管其价格相对来说比较昂贵,但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很高,它的容量是同重量的镍氢电池的几倍,而且具有很低的自放电率。此外,锂离子电池几乎没有记忆效应以及不含有毒性物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作为构成电池和限制电池发展的最重要的一环,对电池的优劣以及电池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正负极材料的克容量是衡量材料的最重要的指标,对于电池的正负极材料来说,只有具有较高的克容量,才具有研究的价值。对于粉体材料的克容量,我们一般用扣式电池进行测试。
然而,对于已经组装成电池的材料来说,由于电池所处的电荷状态不同,材料所处的状态也不一致,很难简单的测试出拆解后电池极片的克容量的准确值。
有鉴于此,对拆解电池极片的克容量的准确性的测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现提供一种测试方法简单、测试结果准确的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锂离子电池拆解后极片材料克容量测试的方法,其创新点在于:通过测试不同荷电状态下电池拆解极片的克容量,并且对极片的材料质量进行修正,使得测试的克容量值更接近克容量值;具体步骤如下:
(1)将拆解的极片的一面敷料进行去除:将擦拭液均匀的涂抹在极片需要除去敷料的一面,然后用无尘纸进行擦拭,直至极片的这一面无任何敷料;
(2)将拆解的极片的双面敷料进行去除:将擦拭液均匀的涂抹在极片的双面,然后用无尘纸进行擦拭,使极片的双面均无敷料;
(3)将步骤(1)得到的去除一面敷料的极片,与步骤(2)得到的去除双面敷料的极片,进行晒干,直至极片表面的擦拭液挥发干净;
(4)将步骤(3)所得发挥干净的一面去敷料极片和双面都去敷料极片进行切片,切成圆形极片,将切好的圆形极片用天平进行质量的称量,记录一面去除敷料极片的质量为M1,记录双面都去除敷料极片的质量为M2,将一面去除 敷料的极片组装成扣式电池;
(5)将由(4)所得组装好的扣式电池进行小电流充放电,测试出极片充电容量Q充,以及放电容量Q放;
(6)根据步骤(5)所得的充放电容量对所测极片敷料的质量进行修正,并将步骤(5)所得扣式电池进行不同倍率的充放电测试,从而得出该极片敷料材料的克容量值。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步骤(2)、步骤(3)和步骤(4)均在手套箱中进行,所述手套箱为氩气气氛,且氧气含量和水分含量均小于1pp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和步骤(2)中的擦拭液为N-甲基吡咯烷酮。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的晾干时间为12-1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天储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40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