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上楼梯助力装置和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2802.2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054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梁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宇杰 |
主分类号: | B66B9/08 | 分类号: | B66B9/08;B66B5/00;B66B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楼 移动助力 电动单元 上楼梯助力装置 状态识别单元 轨道移动 滑块单元 轨道 单元连接 单元设置 轨道连接 轨道设置 状态匹配 智能 楼梯 墙壁 移动 | ||
一种智能上楼梯助力装置,包括轨道、移动助力单元、电动单元、上楼人状态识别单元、控制单元,轨道设置于楼梯周边的墙壁上;移动助力单元连接轨道,为上楼人上升的助力,移动助力单元设置有与轨道连接的滑块单元,通过滑块单元固定于轨道并可由电动单元带动沿轨道移动;控制单元根据上楼人状态识别单元所识别到的上楼人状态来控制电动单元,改变移动助力单元沿轨道移动的速度,使移动助力单元的移动速度和位置和上楼人的位置、速度等状态匹配,为上楼人上升提供合适的上楼助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上楼梯助力装置,属于电梯、家居相关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中低层楼没有楼梯,人们上楼时候爬楼梯比较累,出入不方便,特别是老年人。而如果加装电梯又缺乏足够的空间或影响光线,实施难度大。
目前已有一些加装楼梯电动扶手等助力的技术方案,但存在用户体验差、使用不安全等问题,难以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上楼梯助力装置,使人上楼时候,可以智能地适应上楼人的位置、速度等状态提供合适的上楼助力,用户体验好,安全性高,无需占用额外空间,成本低,容易实施。
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上楼梯助力装置,包括轨道、移动助力单元、电动单元、上楼人状态识别单元、控制单元,轨道设置于楼梯周边的墙壁上;移动助力单元连接轨道,为上楼人上升的助力,移动助力单元设置有与轨道连接的滑块单元,通过滑块单元固定于轨道并可由电动单元带动沿轨道移动;控制单元根据上楼人状态识别单元所识别到的上楼人状态来控制电动单元,改变移动助力单元沿轨道移动的速度,使移动助力单元的移动速度和位置和上楼人的位置、速度等状态匹配,为上楼人上升提供合适的上楼助力。
所述轨道用于为移动助力单元提供支撑力,并移动助力单元的移动范围限制在一定线路,包括但不限于滑轨、吊轨,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钢材、铝合金等。
所述移动助力单元是可沿轨道移动,作用于上楼人的身体的一个或多个身体部位提供上楼助力的装置,以降低上楼人上楼需要的体力的装置。所述上楼人的身体部位包括但不限于手、脚、肩膀、腰等部位。
所述移动助力单元包括滑块单元、支点单元,支点单元是与人体接触为上楼人上楼提供支撑力的单元。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点单元为一把柄,上楼人用手握把柄,把柄作用于上楼人的手,提供上楼牵引力。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点单元为一吊环,吊环通过吊带或连接杆连接移动助力单元的滑块单元,上楼人用手握套环,或者将套环套在手臂、肩部、腰部等位置,提供上楼牵引力。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点单元为一个肩套,可套在上楼人肩膀,作用于上楼人的肩膀提供上楼牵引力。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点单元为是脚踏,上楼人站在脚踏上,由脚踏承载体重牵引上楼。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点单元为手握的把柄和脚踏的组合,共同提供上升助力。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支点单元为手握的把柄和肩套的组合,共同提供上升助力。
作为一实施方式,所示移动助力单元,可以包括1个到多个支点单元,以便多人共同使用助力。
作为一实施方式,所示移动助力单元,可设置高低不同的多个支点单元,以便于高度不同的上楼人使用。
所述移动助力单元的滑块单元,简称滑块单元。
所述移动助力单元的支点单元,简称支点单元。
所述移动助力单元沿轨道移动的速度,简称移动助力单元速度。
为便于后续描述,将所述移动助力单元分为2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宇杰,未经梁宇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8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托盘式垂直输送机
- 下一篇:非接触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