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22649.3 | 申请日: | 2017-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06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高军;王象;丁伟;张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505;H01M4/525;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 地址: | 312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性能 优异 锂离子电池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属于导电材料技术领域。以Li2CO3,NiCO3·2Ni(OH)2·4H2O,MnO2,Cr(NO3)3·9H2O为原料按比例称量,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在28‑45℃下恒温搅拌,边搅拌边加入柠檬酸,持续搅拌至其成凝胶状,在75‑90℃下烘干后,先在420‑480℃下预烧4‑8h,再在800‑950℃下烧结5‑15h,冷却至室温后将其研磨成粉末即为正极材料,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形成电池即为成品薄型电池。将发明应用于薄型电池的加工,具有高容量、高稳定性、循环良好和倍率性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化学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属于导电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据统计,十年前,仅手机使用的电池中锂离子电池就占70%以上,而中国的手机用户为全球第一。作为全球手机用户规模最大并在不断发展的中国,具《中国报告大厅》网站研究数据表明,可充电锂离子二次电池市场巨大且还未充分开发。在创新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大容量、高功率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将成为电动汽车理想的绿色电源。
锂离子电池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浓差电池,正负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组成,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液嵌入负极,同时电子的补偿电荷从外电路供给到碳负极,保证负极的电荷平衡。放电过程相反,Li+从负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正极,正极处于富锂态。在正常充放电情况下,锂离子在层状结构的碳材料和层状结构氧化物的层间嵌入和脱出,一般只引起层面间距变化,不破坏晶体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负极材料的化学结构基本不变。从充放电的可逆性来看,锂离子电池反应是一种理想的可逆反应。
常见的正极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钴酸锂(LiCoO2)
目前研究和生产的LiCoO2大多是层状α-NaFeO2结构,理论比容量273mAh/g,但当锂离子脱嵌量超过一半时,就会有大量锂离子脱出,其本身层状结构发生坍塌,使得只有部分锂能够逆嵌入与脱出,致使实际容量只有140mAh/g。
(2)镍酸锂(LiNiO2)
LiNiO2在结构上与LiCoO2一样,也是属于层状α-NaFeO2结构,理论上,其比容量也高达274mAh/g,实际生产的电池容量也可以达到190—210mAh/g,但LiNiO2的制备条件复杂,生产也比较困难,材料重现性也差,由于工业生产出的LiNiO2热稳定性差,引起可逆比容量的下降。此外,镍离子很容易占据锂离子的位置,进一步阻碍了锂离子的扩散,使其扩散系数减小,导致可逆比容量的下降。因此,LiNiO2的制备条件比较困难,生产工艺系统也很复杂,在严格控制好反应温度的情况下,一般还需要在氧气气氛下反应。
(3)锰酸锂(LiMnO2)
锰酸锂有层状结构(LiMnO2)和尖晶石结构(LiMn2O4)两种形态。虽然层状锰酸锂理论比容量高达286mAh/g,但因它在高温条件下稳定性差、容量衰减快等因素,使其最后会变成尖晶石型的锰酸锂。而具有三维隧道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有利于锂离子的脱嵌,尽管其理论容量比钴酸锂和镍酸锂低得多,但其容量衰减快,高温下稳定性差等缺点阻碍了LiMn2O4的发展。
(4)磷酸铁锂(LiFePO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2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锂离子电池的激活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解液的配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