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OneM2M协议物联网平台终端接入方法和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21884.9 | 申请日: | 2017-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81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 发明(设计)人: | 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8 | 分类号: | H04L12/28;H04L29/08;H04W8/24;H04W12/06;H04W48/16;H04W8/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红爽;龙洪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物联网平台 终端接入 终端能力 方法和装置 响应结果 业务体系 注册请求 模版 预设 终端类型确定 接收终端 消息交互 运营效率 指示终端 终端创建 终端返回 终端类型 终端数据 注册结果 资源创建 业务类 预置 终端 消耗 缓解 申请 | ||
本申请提出一种基于OneM2M协议物联网平台终端接入方法和装置,包括:接收终端的接入注册请求;提取所述接入注册请求中的终端类型,根据所述终端类型确定预设的终端能力模版,根据所述预设的终端能力模版为所述终端创建业务体系资源;向所述终端返回响应结果,所述响应结果指示终端注册结果和业务体系资源创建结果。本发明通过在OneM2M物联网平台建立终端能力预置模板,在终端接入OneM2M物联网平台时,减少平台与终端的非业务类消息交互数量,从而简化终端接入OneM2M物联网平台流程,进而降低终端数据流量消耗,缓解OneM2M物联网平台性能压力,提高OneM2M物联网平台运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OneM2M协议物联网平台终端接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研发及市场推广的不断深入,全球各通信标准化组织都在加强物联网标准化工作。为了促进国际物联网标准化活动的协调统一,减少重复工作,降低企业生产及运营成本,保障各行业的物联网应用,从而推动国际物联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物联网OneM2M应运而生。
OneM2M作为全球领先的国际物联网平台标准,致力于为构建统一的水平化物联网平台提供基础技术标准,从独立于接入的端到端业务角度,定义了支持设备管理、数据模型和联接控制等在内的业务体系架构,以及基于该体系架构的开放接口和协议。
OneM2M将业务体系架构定义为终端实体对象、应用平台对象以及各种资源,通过OneM2M物联网平台建立3者之间关联关系,从而提供物联网应用服务。从目前终端实体、OneM2M物联网平台、应用实体平台3者之间的业务模式来分析,从终端接入到终端发送业务数据和接收业务数据消息流程主要分5步:
S1,1次终端注册;
S2,1次或多次终端能力(container)资源创建;
S3,1次或多次基于终端能力的订阅(subscription)资源创建;
S4,1次或多次终端其他资源创建;
S5,多次终端业务数据(contentInstance)资源创建。
其中,第1-4步为终端接入流程,主要包括终端注册和终端业务体系资源架构创建两部分,为非应用业务类消息,第5步为终端数据上报或接收应用下行消息,为应用业务类消息。
从OneM2M架构的物联网业务流程来看,非业务类消息终端与物联网OneM2M平台的消息交互数较多。更糟糕的是,第2-第4步终端业务体系资源架构创建的非业务类消息数会随着终端能力(终端功能)的增多而增多。如果说就单个终端而言,终端与IOT(Internet ofThings,物联网)平台非业务类交互消息量尚且较少的话,那么百万或千万级终端接入物联网OneM2M平台时,终端与OneM2M物联网平台非业务类消息交互则是巨量的。这样不仅会使终端产生大量非业务数据流量消耗,有悖于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物联网)物联网平台架构初衷,而且对OneM2M物联网平台的消息处理能力也是一大考验。
针对上述问题,能否找到一种更好的终端接入方式,基于OneM2M物联网平台业务体系架构不发生变化前提下,减少终端与物联网OneM2M平台非业务类消息数量,从而节省终端流量,缓解OneM2M物联网平台性能压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OneM2M协议物联网平台终端接入方法和装置,解决终端使用传统方式接入OneM2M物联网平台产生的终端与OneM2M物联网平台非业务类消息交互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OneM2M协议物联网平台终端接入方法,包括:
接收终端的接入注册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18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