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越野车乘客扶手及汽车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0698.3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1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洲;郑雪鹏;曹广雷;于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3/02 | 分类号: | B60N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刘伟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越野车 乘客 扶手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越野车乘客扶手及汽车。
背景技术
越野车是一种为越野而特别设计的汽车。主要特点是四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抓地性的轮胎、较高的排气管、较大的马力和粗大结实的保险杠。越野车不但可以在野外适应各种路面状况,而且给人一种粗狂豪迈的感觉,在城市里,也有很多人喜欢开越野车。
由于越野车行驶在野外路面时颠簸比城市路面更剧烈,车内乘客的晃动量很大,所以越野车内一般都安装有供乘客抓握的侧扶手,以保证越野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乘客可以通过侧扶手辅助稳定自身姿态,防止磕碰受伤。越野车与一般的非越野型小汽车所行驶的路况不同,颠簸程度不同,因而应用于普通非越野型小汽车的内扶手往往不能满足越野车的需要。换句话说,越野车的乘客扶手要求具有足够的摆动角度,扶手的强度足够大,保证不会被乘客拉断等这些特点,此外,还应当考虑方便乘客抓握和降低其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越野车乘客扶手及汽车,其安装后相对于车身具有足够的摆动角度和结构牢固度,在车体颠簸时,乘客可通过抓握该扶手来保证自身身体的平衡,避免受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越野车乘客扶手,其包括:
车身固定带,其为一个柔性带体,所述车身固定带包括两个捆绑端部和一个中段部,所述两个捆绑端部用于与车身形成固定;
扶手骨架,其设为一个带弧度的条状体;
扶手骨架包裹带,其包裹在所述扶手骨架和所述车身固定带的中段部的外部;
扶手握柄,其为一个中空条状体,所述扶手握柄以过盈配合方式套设于所述扶手骨架包裹带外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固定带的两个捆绑端部分别借助一个绑带锁扣形成一个封闭的环圈,捆绑在车身内的一个杆状体上。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绑带锁扣能够调节所述环圈的大小,以调节所述车身固定带与所述车内杆状体的系紧力。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固定带或所述扶手骨架包裹带采用牛津布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扶手握柄为橡胶材质制成,其上侧面设有防滑纹,下侧面设有排汗槽。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扶手骨架采用聚甲醛树脂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杆状体为防滚杠。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绑带锁扣采用聚甲醛树脂制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可行的实施例中,所述车身固定带为一个连续的带状体;或者所述车身固定带的中段部为一个连续的带状体,而所述两个捆绑端部分别与所述中段部形成交叉,并与所述中段部缝合形成一体。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汽车,其包含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越野车乘客扶手。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包括:
本发明的一种越野车乘客扶手,两端与车身采用柔性材料连接,保证整个扶手在汽车颠簸过程具有足够的摆动幅度,不会出现因车身颠簸过剧而发生刚性连接折断的情况。
此外,车身固定带采用双层或多层牛津布,可以提供足够的强度和韧性辅助乘客稳定自身姿态;牛津布采用缝纫工艺加工,不需要模具,成本更加低廉,便宜。扶手骨架为高强度POM材料(聚甲醛树脂),可以在乘客拉拽过程中保证扶手骨架不变形不断裂,避免扶手变形产生夹手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越野车乘客扶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越野车乘客扶手的组装图。
图3为本发明的越野车乘客扶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越野车乘客扶手的车身固定带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0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智能公交车配套设备
- 下一篇:一种车用烟灰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