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0620.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467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3 |
发明(设计)人: | 唐福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1/04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0 | 代理人: | 孙燕波,曾丹 |
地址: | 214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用 核磁共振 冷却 新型 冷水机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用于医用核磁共振冷却。属于工业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冷却系统是核磁共振系统关键的外围设备之一,其能否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核磁共振能否正常工作。冷却系统在核磁共振系统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对梯度线圈进行冷却;二是对液氦压缩机进行冷却。
现有的医用核磁共振冷却方法,一般采用蒸气压缩、散热、节流、吸热方式降低循环冷水的温度。其中,外环境温度较低的冬季也采用此方法,电能消耗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其特点是:它包括制冷压缩机、油气分离器、气液分离器、储液器、干燥过滤器、视液镜、电子膨胀阀、板式换热器、冷凝器、换热风机、热交换器、自动排气阀、第五电动二通球阀、第六电动二通球阀和循环冷水泵,所述制冷压缩机的排气口接入油气分离器的进口,油气分离器的出口接入冷凝器的进口,冷凝器的出口接入储液器的进口,储液器的出口接入干燥过滤器的进口,干燥过滤器的出口接入视液镜的进口,视液镜的出口接入电子膨胀阀的进口,电子膨胀阀的出口接入板式换热器一侧的底部换热接口,板式换热器的同侧上部换热接口接入气液分离器的进口,气液分离器的出口接入制冷压缩机的吸气口,所述循环冷水泵的循环冷水泵出口分成两路,其中一路接入板式换热器另一侧上部换热管路接口,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动二通球阀,板式换热器同侧底部接口连接冷却后的供水管,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动二通球阀;循环冷水泵出口的另一路接入热交换器的内侧水管路,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动二通球阀,所述第五电动二通球阀的一端接口接入此连接管路,另一端接口用于排放热交换器内的水,热交换器的外侧水管路连接冷却后的供水管,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动二通球阀,所述第六电动二通球阀的一端接口接入此连接管路,另一端接口用于排放热交换器内的水。
本发明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其热交换器位于冷凝器的内侧,所述热交换器上设置有自动排气阀,所述换热风机位于热交换器的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在环境温度低于13℃时,可以停用制冷压缩机,直接吸收外界空气中的冷量进行换热,此方式耗电量小,能效比高且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的示意图。
图中:
制冷压缩机1,
排气口1.1,
吸气口1.2,
油气分离器2,
气液分离器3,
储液器4,
干燥过滤器5,
视液镜6,
电子膨胀阀7,
板式换热器8,
冷凝器9,
换热风机10,
热交换器11,
自动排气阀12,
第一电动二通球阀13.1,
第二电动二通球阀13.2,
第三电动二通球阀13.3,
第四电动二通球阀13.4,
第五电动二通球阀13.5,
第六电动二通球阀13.6,
循环冷水泵14,
循环冷水泵出口14.1,
循环冷水泵吸口14.2。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核磁共振冷却用新型冷水机组,它包括制冷压缩机1、油气分离器2、气液分离器3、储液器4、干燥过滤器5、视液镜6、电子膨胀阀7、板式换热器8、冷凝器9、换热风机10、热交换器11、自动排气阀12、第五电动二通球阀13.5、第六电动二通球阀13.6和循环冷水泵14。
所述制冷压缩机1的排气口1.1接入油气分离器2的进口,油气分离器2的出口接入冷凝器9的进口,冷凝器9的出口接入储液器4的进口,储液器4的出口接入干燥过滤器5的进口,干燥过滤器5的出口接入视液镜6的进口,视液镜6的出口接入电子膨胀阀7的进口,电子膨胀阀7的出口接入板式换热器8一侧的底部换热接口,板式换热器8的同侧上部换热接口接入气液分离器3的进口,气液分离器3的出口接入制冷压缩机1的吸气口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人民医院,未经江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06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氢内燃机汽车高压氢气制冷装置
- 下一篇:超低温空气能热泵自动聚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