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20251.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17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新;李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智能家居 布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布线装置,确切地说是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系统的推广和普及,当前建筑物中的各类店里线缆和数据通讯线缆数量也越来越多,因此导致当前在对折线线路进行布线铺设时,需要借助专用的布线设备进行,当前为了满足使用需要,主要是通过直接安装在建筑物墙壁外表面的布线槽和嵌于建筑物墙壁内的布线槽及布线管来进行线路铺设,但在实际的使用中发现,一方面当前所使用的布线槽和布线管往往均存在结构相对较小,布线承载定位能力有限,因此需要对同一方向的线路进行多次铺设,即增加了施工成本和劳动强度,又降低了施工效率,另一方面当前的布线槽类设备,安装在墙壁外时则会对建筑物的装饰装修造成影响,嵌于墙体内时则导致对线路检修维护作业难度大,且进行线路维护时需要对建筑物墙体的装饰装修结构造成破坏,因此导致当前的布线槽及布线管等设备均不能有效的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除此之外,当前布线管和布线槽设备均仅能勉强满足布线的需要,对建筑物内部环境的调节和改善能力相对较差,从而进一步导致当前布线槽及布线管设备的使用灵活性和适应性下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毒性试剂存储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对各类店里线路及通讯线路几种布线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在提高线路检修作业灵活性的同时,确保线路布线不会对建筑物装修装饰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可在满足进行布线作业的同时,有效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进行送风换气作业的需要,还可通过负离子吸附空气中污染物和减弱净化建筑物内部环境中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建筑物内部环境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布线槽,包括防护盖、承载槽、换气槽、导风管、回风管、装饰板及负离子发生装置,其中承载槽底部与换气槽上端面相互连接,并与换气槽共同构成横截面呈“T”字型的槽状结构,且承载槽与换气槽间相互连通,承载槽上端面与防护盖相互连接,并构成密闭腔体结构,承载槽底部均布至少两条定位槽,定位槽均与承载槽轴线平行分布,防护盖为网板状结构,其后表面均布若干个负离子发生装置,且相邻的两负离子发生装置间间距为50—150厘米,防护盖前表面设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装饰板相互滑动连接,装饰板与防护盖相互平行分布并与防护盖间设宽度为1—5毫米的导气腔,导风管、回风管均嵌于换气槽内,且导风管、回风管均与换气槽轴线平行分布,且导风管、回风管间设3—10毫米间隙,其中导风管侧表面均布若干出风口,且相邻两出风口间间距为30—100厘米,出风口轴线与换气槽轴线垂直分布并与承载槽相互连通,回风管为筛管结构,其侧表面均布若干最大孔径为2—5毫米的筛孔,且回风管通过筛孔分别与承载槽和换气槽相互连通,导风管、回风管两端均与建筑物换气管道系统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盖与承载槽间通过滑槽相互连接,且滑槽内设弹性密封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换气槽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槽、换气槽外表面均布若干凸块,且所述的凸块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及圆弧状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的导风管、回风管通过定位扣与换气槽内表面相互连接,且所述的导风管、回风管与换气槽内表面间设至少1毫米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与防护盖后表面间通过滑轨相互滑动连接,所述的负离子发生装置上另设至少一个接线端子,且所述的接线端子嵌于承载防护盖后表面上。
本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一方面可有效的提高对各类店里线路及通讯线路几种布线的可靠性和灵活性,并在提高线路检修作业灵活性的同时,确保线路布线不会对建筑物装修装饰造成损害,另一方面可在满足进行布线作业的同时,有效实现对建筑物内部环境进行送风换气作业的需要,还可通过负离子吸附空气中污染物和减弱净化建筑物内部环境中对电磁辐射的危害,从而达到提高和改善建筑物内部环境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图1为本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02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