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智能家居用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20240.8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6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为新;李四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4 | 分类号: | F21S8/04;F21V21/15;F21V23/00;F21V23/04;F21V29/74;F21V29/67;F21V29/8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州市昆***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承载 承载底座 调压整流电路 无线数据通讯 可控硅开关 辅助驱动 控制电路 新型智能 照明装置 照明作业 定位槽 前端面 家居 电源 超声波测距装置 人体接近传感器 传统照明设备 光照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发明集成 矩形结构 连接电极 主接线柱 转台机构 便捷性 光污染 后端面 散热块 铰接 能耗 自动化 | ||
本发明涉新型智能家居用照明装置,包括承载底座、LED照明灯头、辅助驱动电源、散热块、可控硅开关、主接线柱、承载块、连接电极、调压整流电路、基于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的控制电路、超声波测距装置、人体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其中承载底座内部设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承载舱,辅助驱动电源、可控硅开关、调压整流电路、基于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的控制电路均嵌于承载舱内,承载块后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底座前端面铰接,承载块前端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槽,LED照明灯头嵌于定位槽。本发明集成化及运行自动化程度高,在提高照明作业灵活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照明作业的能耗并克服了传统照明设备易产生光污染现象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照明装置,确切地说是新型智能家居用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ED照明设备相对传统照明设备具有亮度大,运行能耗小及运行寿命长等特点,因此得到了极为广发的使用,其中在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系统中LED照明设备也以成为该类智能系统中的主要照明光源设备,但在当前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对照明设备控制时,往往均采用的传统控制方式,即仅能对照明设备的开闭工作状态进行控制,但对照明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照明强度等参数缺乏有效的调节能力,同时对照明设备运行时的照明角度缺乏调节能力,从而导致当前的照明设备运行时的运行能耗相对较高,且易造成光污染,同时在照明过程中,也无法精确控制LED照明设备运行时余热散热工作的效率,因此也造成了LED设备运行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并对LED照明设备的运行寿命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针对这一现象,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的用于智能家居系统的照明设备,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照明装置,该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运行自动化程度高,一方面可根据人员活动位置自动调整照明灯的照明位置、照明角度、照明亮度等参数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数据通讯能力,可实现远程对照明设备工作状态、照明强度及照明位置等参数进行控制和信息反馈,从而在提高照明作业灵活性、准确性和便捷性的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照明作业的能耗并克服了传统照明设备易产生光污染现象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智能家居用照明装置,包括承载底座、LED照明灯头、辅助驱动电源、散热块、可控硅开关、主接线柱、承载块、连接电极、调压整流电路、基于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的控制电路、超声波测距装置、人体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其中承载底座内部设横截面为矩形结构的承载舱,辅助驱动电源、可控硅开关、调压整流电路、基于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的控制电路均嵌于承载舱内,可控硅开关分别与主接线柱、调压整流电路和基于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的控制电路电气连接,基于无线数据通讯单元的控制电路分别与转台机构、辅助驱动电源、超声波测距装置、人体接近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光照传感器电气连接,主接线柱嵌于承载底座侧表面,且其前端位于承载底座外,末端位于承载底座内部并分别与辅助电源和可控硅开关电气连接,且调压整流电路另与连接电极末端电气连接,连接电极嵌于承载底座前端面,且连接电极前端嵌于承载块内,承载块后端面通过转台机构与承载底座前端面铰接,承载块前端面设至少一个定位槽,LED照明灯头嵌于定位槽内,并与连接电极前端面相互电气连接,超声波测距装置、人体接近传感器及光照传感器均若干个,且一个超声波测距装置、一个人体接近传感器和一个光照传感器构成一个检测单元,且检测单元至少两个,并环绕LED照明灯头轴线均布在承载块外表面,散热块至少两个,环绕承载块轴线均布在承载块侧表面,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至少两个,并分别嵌于承载舱和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底座侧表面设散热孔,所述的散热孔与承载舱相互连通,且散热孔处设散热风机。
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块为横截面为矩形、圆形及多边形的柱状结构,其侧表面均布至少两条连接滑槽,并通过连接滑槽与散热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的散热块对应的承载块侧表面处设至少一个通风孔,并通过通风孔与定位槽相互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见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202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