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家畜饲料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9963.6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23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李高仙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高仙 |
主分类号: | A23K10/30 | 分类号: | A23K10/30;A23K10/37;A23K20/10;A23K20/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21 | 代理人: | 易晓钰 |
地址: | 533400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家畜 饲料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家畜饲料。
【背景技术】
广西隆林县大面积种植百合,除了得到百合、百合干后,剩下大量的百合外皮和根蒂副产物,直接将这些外皮和根蒂丢弃,腐烂后污染环境。目前出现将百合外皮和根蒂的副产物加工成家畜饲料,如,直接将百合外皮和根蒂打浆后与玉米粉、大豆粕等原料混合后放入成型机中即可,由于外皮和根蒂的含水量高,制作的饲料含水量过高而很容易腐烂,并且家畜食用之后很容易得痢疾,另外,外皮和根蒂都比较硬,如果打浆后直接与其他物质混合成型给家畜吃,适口性差,家畜不是特别喜欢吃。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家畜饲料,该家畜饲料中加入能够软化外皮和根蒂的物质,并且将外皮和根蒂的含水量降低后再制作成饲料,不仅可以长时间保存,而且通过工艺改进适口性,提高家畜的食量。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家畜饲料,主要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百合外皮和根蒂50~70份、玉米渣20~30份、红薯皮10~20份、秸秆15~25份、黄腐酸钾10~20份、磷酸二铵5~9份、细沙4~9份、中药渣2~6份,所述中药渣为插田泡、掌叶覆盆子、接骨草、大乌泡根、羊奶子藤,所述细沙过800目,其中所述家畜饲料的制作方法如下:
①将百合外皮和根蒂放在干燥地方晾晒至水分低于85%,而后按照一层百合外皮和根蒂一层秸秆堆积放置10~15天,而后将百合外皮和根蒂及秸秆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0目,得混合料I,将混合料I放入滚筒中,并且同时开启风扇直到混合料I的湿度低于30%;②将玉米渣、红薯皮晒干而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0目,得混合料II;③将中药渣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000目,得中药渣粉再与黄腐酸钾、磷酸二铵混合后放入水中浸泡7~10天,过滤留下滤液;④将混合料I、混合料II及细沙一起放入造粒机中,造粒的同时喷洒滤液,造粒机每转动一圈喷洒20ml的滤液。
相对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百合外皮和根蒂中加入中药渣能够起到软化的作用,并在制作过程中,先将百合外皮和根蒂进行晾晒去除一定的水分,再通过秸秆吸收百合外皮和根蒂内部的水分,同时通过风扇控制湿度,不仅防止百合外皮和根蒂的水分过多而不好保存,又防止营养成分丢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但不可以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家畜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百合外皮和根蒂50份、玉米渣20份、红薯皮10份、秸秆15份、黄腐酸钾10份、磷酸二铵5份、细沙4份、中药渣2份,所述中药渣为插田泡、掌叶覆盆子、接骨草、大乌泡根、羊奶子藤,所述细沙过800目,其中所述家畜饲料的制作方法如下:
①将百合外皮和根蒂放在干燥地方晾晒至水分低于85%,而后按照一层百合外皮和根蒂一层秸秆堆积放置10~15天,而后将百合外皮和根蒂及秸秆一起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0目,得混合料I,将混合料I放入滚筒中,并且同时开启风扇直到混合料I的湿度低于30%;②将玉米渣、红薯皮晒干而后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800目,得混合料II;③将中药渣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过1000目,得中药渣粉再与黄腐酸钾、磷酸二铵混合后放入水中浸泡7~10天,过滤留下滤液;④将混合料I、混合料II及细沙一起放入造粒机中,造粒的同时喷洒滤液,造粒机每转动一圈喷洒20ml的滤液。优选地,在步骤③中加入的水量为中药渣粉、黄腐酸钾、磷酸二铵的总质量的5~7倍。
另外,所述中药渣的成分比例为插田泡30%、掌叶覆盆子20%、接骨草20%、大乌泡根20%、羊奶子藤10%。
实施例2
一种家畜饲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百合外皮和根蒂60份、玉米渣25份、红薯皮15份、秸秆20份、黄腐酸钾15份、磷酸二铵7份、细沙7份、中药渣4份,所述中药渣为插田泡、掌叶覆盆子、接骨草、大乌泡根、羊奶子藤,所述细沙过800目,其中所述家畜饲料的制作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高仙,未经李高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996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