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信号转换装置、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以及信号转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9909.1 | 申请日: | 2017-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6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北幸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H04B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舒艳君;李洋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信号 转换 装置 处理 通信 系统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信号转换装置、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以及信号转换方法。目的在于降低传送路中的信号劣化的影响。信号转换装置包含:基于经由第1信号线输入的时钟信号、经由第2信号线输入的数据信号以及经由第3信号线输入的控制信号而转换为由第1脉冲串以及第2脉冲串构成的脉冲信号的第1转换部;以及将上述第1脉冲串向第4信号线发送并且将上述第2脉冲串向第5信号线发送的发送部。控制信号是通过电平迁移而使控制对象装置移至激活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的信号,第1转换部响应于控制信号的电平迁移而使第1脉冲串以及第2脉冲串的至少一方包含连续脉冲。
技术领域
公开的技术涉及信号转换装置、处理装置、通信系统以及信号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对串联连接多个电池单元而构成的电池组的各电池单元的状态进行监视的电池监视系统。电池监视系统例如包含对各电池单元的电压等进行测定的处理装置、对处理装置给予包含测定数据的读出指令等的各种指令的控制装置、对控制装置与处理装置进行连接的传送路而构成。在这样构成的电池监视系统中,作为与处理装置和控制装置之间的通信方式相关的技术公知有以下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发送侧将标准的SPI(Serial PeripheralInterface:串行外设接口)信号转换为脉冲信号,在接收侧从脉冲信号转换为标准的SPI信号。在发送侧,将构成SPI信号的片选信号转换为相对脉冲宽度大的脉冲信号,将时钟上的锁定边缘的数据信号转换为相对脉冲宽度小的脉冲信号。另一方面,在接收侧,将相对脉冲宽度大的脉冲信号转换为片选信号,将相对脉冲宽度小的脉冲信号转换为数据信号以及时钟信号。
另外,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备电池组控制部、以串联的方式连接的多个单电池控制部的系统。在该系统中,从电池组控制部发送的信号经由绝缘元件以及信号通信路被输入到初级的单电池控制部,初级的单电池控制部的输出经由信号通信路被输入到次级的单电池控制部,最终级的单电池控制部的输出经由绝缘元件以及信号通信路向电池组控制部传送。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12/027552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219980号公报
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在接收侧,根据利用脉冲信号的脉冲宽度对片选信号、时钟信号以及数据信号进行区别的方式,例如在脉冲信号通过传送路的期间劣化而脉冲宽度变动的情况下,在接收侧从脉冲信号转换为原来的SPI信号较为困难。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在脉冲信号中,需要将脉冲宽度宽的部分与脉冲宽度短的部分的脉冲宽度之差设为较大,每1个数据或者每1个指令的传送时间变长。另外,在接收侧,需要准备脉冲宽度大的脉冲用和脉冲宽度小的脉冲用这两种噪声滤波器、波形成形电路,而成为高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目的在于减少传送路中的中的信号劣化的影响。
本发明的信号转换装置包含:基于经由第1信号线输入的时钟信号、经由第2信号线输入的数据信号以及经由第3信号线输入的控制信号而转换为由第1脉冲串以及第2脉冲串构成的脉冲信号的第1转换部;以及将上述第1脉冲串向第4信号线发送并且将上述第2脉冲串向第5信号线发送的发送部。上述控制信号是通过电平迁移使控制对象装置移至激活状态或者非激活状态的信号,上述第1转换部响应于上述控制信号的电平迁移而使上述第1脉冲串以及上述第2脉冲串的至少一方包含连续脉冲。
本发明的处理装置包含:接收部,其接收从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信号转换装置发送的上述第1脉冲串以及上述第2脉冲串;第2转换部,其将由上述接收部接收到的上述第1脉冲串以及上述第2脉冲串转换为上述时钟信号、上述数据信号以及上述控制信号;以及处理部,其基于由上述第2转换部转换的上述时钟信号、上述数据信号以及上述控制信号进行规定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未经拉碧斯半导体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9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