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砂轮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9201.6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44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高林巨树;棚濑良太;石川胜规;惣明义博;中村晃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 |
主分类号: | B24B55/04 | 分类号: | B24B5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苏琳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砂轮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砂轮罩装置,砂轮是直径大的大径砂轮与直径小的小径砂轮(57)中的任一者,所述砂轮罩装置具备:大径用砂轮罩装置,其形成收纳上述大径砂轮的第一内部空间(S1);小径用砂轮罩装置(60S),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设于由上述大径用砂轮罩装置形成的第一内部空间(S1)内,并形成收纳上述小径砂轮(57)的第二内部空间(S2)。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砂轮罩装置。特别是涉及在砂轮轴安装两种直径大小不同的大径砂轮与小径砂轮的砂轮罩装置。
背景技术
如JP特公昭62-57465号公报所示,在具备磨削工件(凸轮轴)的砂轮的砂轮装置中,砂轮座主体具备包围砂轮的砂轮罩装置。砂轮罩装置将磨削工件的磨削点周围留作开口部,覆盖砂轮的周围的多半。作为其他现有技术,参照日本特开2005-349523号公报。
在凸轮磨床中,因砂轮的磨削而产生的切屑被与冷却液一起从砂轮下部的排出口运向清洁槽,并利用磁分离装置分离切屑。另外,进入被砂轮罩装置覆盖的内部的切屑随着与旋转的砂轮一起随动旋转的气流从开口部排出。
然而,安装于砂轮轴的砂轮的大小因工件(例如凸轮)的加工条件不同而不同。即,在凸轮磨床中,直径大小因作为工件的凸轮的形状不同而不同。在凸轮形状形成有凹部的情况下,使用直径较小的小径砂轮,在不形成有凹部的情况下,从生产性的观点考虑,使用直径较大的大径砂轮。
像这样使用两种砂轮的凸轮磨床中的砂轮罩装置配合大径砂轮的大小来进行装备。而且,小径砂轮的安装在保持与该大径砂轮的大小配合而装备的砂轮罩装置不变的状态下进行,由此利用一台凸轮磨床来应对多个直径大小的砂轮。
在与上述大径砂轮配合而装备的砂轮罩装置中,在该砂轮罩装置内配设大径砂轮的情况下,不会特别产生问题。然而,在配设小径砂轮的情况下,产生下述问题。
即,在砂轮罩装置内配设大径砂轮的情况下,大径砂轮的外径外周面与覆盖其的砂轮罩装置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较窄。由此该空间的气流因大径砂轮的旋转而随动旋转。因此,即便切屑进入至该空间,也能够随着因大径砂轮的旋转而随动旋转的气流向外排出。
与此相对,在利用小径砂轮进行凸轮磨削的情况下,在小径砂轮的外径外周面与覆盖其的砂轮罩装置的内周面之间形成有较大的空间。在较大的空间的情况下,因小径砂轮的旋转而随动旋转的气流随着远离小径砂轮而变慢。因此,借助该气流的切屑的排出随着远离小径砂轮而变困难。其结果是,存在进入至该较大的空间部的切屑无法排出而堆积在该空间部的问题。
另外,也存在如下情况,即堆积在空间部的切屑与小径砂轮接触,从而发生因砂轮的发热引起的热位移,成为加工精度变差的重要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即便在使用小径砂轮的情况下也产生能够排出作为加工屑的切屑的气流,使切屑的排出性提高。
作为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的砂轮罩装置安装于将砂轮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砂轮座主体,针对安装于上述砂轮轴的砂轮,将磨削点周围留作开口部,并将该开口部以外的部分覆盖。而且,该砂轮罩装置中的上述砂轮是剖面圆形的旋转体,是直径大的大径砂轮与直径小的小径砂轮中的任一者,上述砂轮罩装置具备:大径用砂轮罩装置,其形成收纳上述大径砂轮的第一内部空间;和小径用砂轮罩装置,其以能够装卸的方式配置于由上述大径用砂轮罩装置形成的第一内部空间内,并形成收纳上述小径砂轮的第二内部空间。
根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砂轮罩装置,大径砂轮配设于由大径用砂轮罩装置形成的第一内部空间,小径砂轮配设于由小径用砂轮罩装置形成的第二内部空间。第一内部空间形成为与大径砂轮的大小对应的大小,第二内部空间形成为与小径砂轮的大小对应的大小。由此各个砂轮的外径外周面与覆盖它们的各个砂轮罩装置的内周面之间的空间的气流因各个砂轮的旋转而随动旋转。由此进入该空间的加工屑随着因各个砂轮的旋转而随动旋转的气流排出。
此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砂轮罩装置能够获得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92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