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亚麻组培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16357.9 申请日: 2017-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7114245A 公开(公告)日: 2017-09-01
发明(设计)人: 但晓灵 申请(专利权)人: 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51213 代理人: 刘兴亮
地址: 610000 四***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亚麻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植物的繁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亚麻组培方法,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亚麻是一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天然植物纤维,可分成纤维用亚麻、油用亚麻和油纤兼用亚麻三种类型。茎直立,可达1.2米高,上部细软,有蜡质;叶互生,披针状,20-40毫米长,3毫米宽,表面有白霜;花的花瓣有5片,直径为15-25毫米,蓝色或白色;果实为蒴果,种子扁卵圆形,喜凉爽湿润气候。亚麻是一种纯天然纤维,由于其具有吸汗、透气性良好和对人体无害等显著特点,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亚麻还是油料作物,亚麻油含多量不饱和脂肪酸,能用来预防高血脂症和降血压、抑制过敏反应、抗血栓、抗癌等。

亚麻也是我国重要的纤维和油料经济作物,具有纤维品质好、植株小、生育期短、自花授粉、种子繁殖、种子小且量较大、基因组较小研究基础好等特点。

亚麻的组织培养研究有很长的历史。从1925年开始就有了亚麻种间杂种幼胚培养的研究,并成功地得到杂种植株。1946年世界上首次报道离体培养的亚麻下胚轴有再生成芽的能力。1983年有报道实现以亚麻茎尖、子叶、下胚轴为材料,通过组织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稳定的培养体系。我国对于亚麻生物技术的研究刚刚起步,亚麻功能基因组研究目前还没有见报道大规模标记突变体库。这么多年来,对于亚麻的研究一直都在进行,其中也获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但是对特定亚麻基因型的再生体系研究,还并不完善,每年亚麻的种植数量有限,达不到产业化生产的要求。而要想实现亚麻的规模化生产,还需更进一步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快速大量繁殖的亚麻组培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亚麻组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健康的亚麻种子,放入无菌培育皿中,然后再将培养皿放入充满氯气的密闭容器内,消毒24h,备用。

步骤二: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B5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培养,培养6d时间,获得发芽的亚麻幼苗。

步骤三:将长势良好的亚麻无菌苗的茎尖切下,然后接种到配比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1.5mg·L-1和吲哚-3-乙酸浓度为0.2mg·L-1的MSB培养基中,培养30d。获得分化增殖的亚麻幼苗。

步骤四:通过继代培养,将得到的幼苗接种到1/2B5和萘乙酸浓度为0.02mg·L-1的生根培育基上培养15d。此时幼苗平均可以长出8条根,生根率可达到95%。

步骤五:将培养得到的试管幼苗移到室内培养3~4d,然后移栽到栽培土中生长。通过组织培养的亚麻幼苗,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土种植。

本方法通过对亚麻组培技术的研究,通过在组织培养的各种激素浓度配比上突破传统方法,使亚麻培养的数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培养时间也大幅度减少,而且是亚麻组培的过程中幼苗发芽率达到98%以上,生根率也达到95%以上,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亚麻的生产量。通过成果转化,就可以实现亚麻的规模化、产业化种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亚麻组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取健康的亚麻种子,放入无菌培育皿中,然后再将培养皿放入充满氯气的密闭容器内,消毒24h,备用。

步骤二:将消毒后的种子,接种到B5培养基中进行发芽培养,培养6d时间,获得发芽的亚麻幼苗。

步骤三:将长势良好的亚麻无菌苗的茎尖切下,然后接种到配比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1.5mg·L-1和吲哚-3-乙酸浓度为0.2mg·L-1的MSB培养基中,培养30d。获得分化增殖的亚麻幼苗。

步骤四:通过继代培养,将得到的幼苗接种到1/2B5和萘乙酸浓度为0.02mg·L-1的生根培育基上培养15d。此时幼苗平均可以长出8条根,生根率可达到95%。

步骤五:将培养得到的试管幼苗移到室内培养3~4d,然后移栽到栽培土中生长。通过组织培养的亚麻幼苗,就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培土种植。

尽管这里参照本发明的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苗夫现代苗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63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