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卤虫的饵料以及利用生物絮团养殖卤虫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515973.2 | 申请日: | 2017-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73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 发明(设计)人: | 刘彦峰;何家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50/80 | 分类号: | A23K50/80;A23K10/22;A23K10/12;A23K20/174;A01K63/04;C12N1/20;C02F3/34;C12R1/07;C12R1/01;C02F101/16 |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刘莹 |
| 地址: | 3003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饵料 以及 利用 生物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卤虫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养殖卤虫的饵料以及利用生物絮团养殖卤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卤虫是一种易于培养、生长周期短、温度和盐度适应范围广、营养丰富的一种无甲类低等动物,因此它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活饵料。近些年为我国沿海鱼、虾等水产动物的养殖业者所广泛使用。我国虽然是一个卤虫资源丰富的国家,但就目前的市场需求而言,卤虫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如何提高卤虫的高密度的快速养殖,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养殖卤虫的饵料以及利用生物絮团养殖卤虫的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卤虫工厂化高密度养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养殖卤虫的饵料,包括生物絮团;优选的,还包括鳗鱼粉,两者的质量比为4:1~8:1。
优选的,生物絮团与鳗鱼粉的质量比为5:1~7:1;优选的,6:1。
优选的,将生物絮团以及鳗鱼粉在25~35℃下兼性厌氧发酵12~24h;且生物絮团以及鳗鱼粉的粒径为300目一下,颗粒越小越好。
本发明同时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絮团养殖卤虫的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养殖卤虫的饵料,按照1~4个/mL的密度向养殖水体中接入卤虫初孵无节幼体,第二天开始,将饵料按照每天1~1.5mL/10L的量投入养殖水体中。
优选的,养殖水体为培养生物絮团后的养殖水体,且进行过滤曝气处理。
优选的,在拟成虫期到成虫期时,每天添加4~6ppm的Vc或复合维生素。
优选的,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为2-10mg/L;养殖温度为20~32℃;养殖水体的pH为7.8~8.5。
优选的,所述生物絮团是通过如下步骤培养的,向培养絮团的水体中添加益生菌、碳源、氮源,以红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氮源,碳氮比大于等于13,温度为28-32℃,溶氧2~10ppm,通纯氧曝气培养4-7天,即可获得大颗粒絮团,后经过滤、离心、冷藏、搅碎得卤虫养殖所需小颗粒絮团,冷藏待用;优选的,益生菌为光合细菌或乳酸菌,溶解氧为4~10ppm。
优选的,溶解氧采用小气量密集型曝气增氧的方式保持。
本发明也提供如上所述的利用生物絮团养殖卤虫的方法在生物养殖中的应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养殖卤虫的饵料以及利用生物絮团养殖卤虫的方法,具有以下优势:
(1)本发明所述的饵料,降低了水体中的氨氮、亚硝氮等有毒有害物质。且生物絮团本身可作为卤虫生长所需的饵料。
(2)本发明所述的养殖方法,生物絮团技术分解利用了部分粪便等作为益生菌的养料,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减少了粪便的剩余,对保护水质起到了重要作用。
(3)生物絮団本身为卤虫个体的生长提供了营养,有效的降低了生产成本,生物絮团可以是单独培养的,也可以直接采用养殖池内产生的生物絮团,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4)动植物蛋白的发酵是使原本卤虫不易消化吸收的物质变成了其易消化吸收的物质,提高了饵料利用率。
(5)生物絮团培养中使用的秸秆粉、苜蓿粉等粗纤维物质为益生菌提供着床的同时能够刺激卤虫肠道的蠕动频率,增加了饵料的吸收率。
(6)合理复配后的饵料能够提供卤虫个体生长所需的更加全面的营养。
(7)小气量密集型曝气增氧的方式在保证了水体溶氧充足的同时减少了外部机械力对卤虫个体本身的伤害,提高了其成活率。
(8)精密的控制溶氧、温度、pH、投放密度等因子,对实现工厂化高密度养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生化试剂;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一
生物絮团的获取
向培养絮团的水体中添加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等益生菌、碳源、氮源以及经超微冷冻粉碎的苜蓿粉或者秸秆粉,以红糖为碳源,以氯化铵为氮源,碳氮比大于等于13,温度为28-32℃,溶氧大于4ppm,通纯氧曝气培养4-7天,即可获得大颗粒絮团,后经过滤、离心、冷藏、搅碎得卤虫养殖所需小颗粒絮团,冷藏待用。
饵料的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海友佳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597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