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玉米Lc基因在麻竹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4626.8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34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8 |
发明(设计)人: | 朱强;叶善汶;蔡昌杨;唐晓珊;朱彩萍;尹腾飞;张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29 | 分类号: | C12N15/29;C12N15/82;A01H5/00;A01H6/46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lc 基因 转基因 育种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玉米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具体涉及玉米
背景技术
麻竹是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麻竹亚属,在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部自然分布,是中国华南及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笋材两用的大型丛生竹种之一,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花青素属于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界中,是控制植物颜色的最主要色素化合物之一。被子植物中约有80%的植物颜色是由花青素的种类和含量所决定的。花青素的合成途径目前较为清楚,它的合成首先起始于类黄酮代谢途径,经过近20个步骤,形成了不同分支途径,并在花青素苷基本骨架的不同位置形成了取代基的差异,进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花青素。花青素合成的基因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结构基因,主要包括一些在合成途径中编码催化花青素生化反应的多种酶类;二类是调控基因,主要包括MYB,MYC及WD40家族的转录因子。这些转录因子通过直接调控结构基因的时空表达,来调控花青素合成的含量和种类,进而影响花色。玉米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玉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涉及利用
基因克隆的方法中采用的引物为Forward: 5’-GGGGACAAGTTTGTACAAAAAAGCAGGCTTAATGGCGCTTTCAGCTTCCCG-3’ ;Reverse:5’-GGGGA CCACTTTGTACAAGAAAGCTGGGTATCACCGCTTCCCTATAGCTT-3’。
本发明表明来自玉米的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目前可调控花青素的基因有很多,但不清楚哪一种基因适合于竹类,来自玉米中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46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