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极间冷冻消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13038.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99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晓林;邹波;李楚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02 | 分类号: | A61B18/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熊晓果 |
地址: | 610045 四川省成都市高***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冷冻 消融 导管 | ||
本发明涉及冷冻消融领域,特别是一种极间冷冻消融导管,其包括:柔性插入管,柔性插入管具有用于插入到患者体腔内的远端;电极,电极数量为两个以上,相互间隔且相互绝缘地安装在所述远端,电极具有用于接触患者心脏组织的外表面,同时两个以上的电极配置成相互配合对心脏组织标测或电刺激;循环冷冻腔体,循环冷冻腔体设置在柔性插入管内且从柔性插入管的远端伸入到电极的间隔中,且间隔中的腔体和心脏组织隔开,腔体中设置有循环流动的冷冻介质,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心脏组织消融效果的情况下提高安全性、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具备标测和刺激功能、减小手术难度和患者的痛楚以及费用的极间冷冻消融导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消融领域,特别是一种极间冷冻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现心律失常是世界常见的心脏疾病之一,存在很多类型的心律失常,包括在心房的心律失常,如房性早搏收缩、心房扑动、旁路性心动过速、心房纤颤、和AV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室内的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和长期QT综合征,以及涉及缓慢心律并且可源自心脏传导系统中的疾病的慢性心律失常,目前临床上射频消融导管或冷冻消融导管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该类疾病。
在消融之前需对病灶部位进行准确定位,目前常用的技术为在消融之前先放置额外的标测导管进行标测寻找病灶组织后再进行消融治疗。目前的增加额外的标测导管进行消融治疗会增加手术的难度及时间,同时给患者也增加了痛楚及费用。
现有的心脏消融手术通常是射频消融的方式,是将消融导管送入心脏内,并且通过在导管末端电极与患者背部的相对电极构成回路,施加热量而损坏或改性其中发生心律失常的心肌组织,使其脱水凝固失去电传导功能。这种治疗主要应用于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和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等电生理消融。
这种方式中,目前广泛使用的电极是具有球形形状的电极和具有球形末端的圆柱形电极,具有较小直径并且呈现优良的可操作性.然而,这些电极具有以下缺陷:输出功率小,电极不能实现与有机体足够地接触或固定到有机体上,用循环血液冷却的程度很小,及消融限于由末端电极推入区域周围范围小。为了达到较深的消融深度,临床上会使用较高的消融能量,这样往往会造成心肌组织局部过热而引起结痂,从而影响了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通过喷洒盐水对消融部分进行降温,由于手术时不断给病人输送生理盐水,会发生一系列并发症。
同时,目前常规的消融电极无法在刺激与标测到靶点位置后直接进行消融,而不移动消融电极位置,或者消融时还需额外的标测导管进行标测刺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证心脏组织消融效果的情况下提高安全性、减小患者并发症的可能性、同时具备标测和刺激功能、减小手术难度和患者的痛楚以及费用的极间冷冻消融导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极间冷冻消融导管,其包括:
柔性插入管,所述柔性插入管具有用于插入到患者体腔内的远端;
电极,所述电极数量为两个以上,相互间隔且相互绝缘地安装在所述远端,所述电极具有用于接触患者心脏组织的外表面,同时两个以上的所述电极配置成相互配合对心脏组织标测或电刺激;
循环冷冻腔体,所述循环冷冻腔体设置在柔性插入管内且从柔性插入管的远端伸入到所述电极的间隔中,且所述间隔中的腔体和心脏组织隔开,所述腔体中设置有循环流动的冷冻介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锦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303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