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的RTH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2691.7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9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贺泓;单玉龙;余运波;刘晶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J29/72 | 分类号: | B01J29/72;B01J29/78;B01D53/90;B01D53/94;B01D53/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08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选择性 还原 氧化物 rth 分子筛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催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RTH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移动源尾气和/或固定源烟气中氮氧化物的催化净化的RTH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大气中NOx的不断增多,其造成的酸雨及光化学烟雾已严重的影响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及大气环境。因此,NOx的去除已成为科研人员的研究热点。目前,在众多去除NOx的主要方法中,以NH3为还原剂选择性催化还原NOx(NH3-SCR),因其反应所需的温度低,NOx转化率高,生成的N2不存在二次污染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固定源烟气脱硝与柴油车尾气净化等领域中。
高效NH3-SCR催化剂是该技术的核心。目前在NH3-SCR中,应用较多的催化剂体系是V2O5-WO3(MoO3)/TiO2,该体系的催化活性高,抗SO2中毒性能好,但是操作窗口窄,高温N2选择性低,活性组分V具有生物毒性;其他开发的非V催化剂如氧化物催化剂Ce-W、Fe-Ti,还有以ZSM-5和beta为载体的Cu基或Fe基分子筛催化剂等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温度操作窗口窄、水热稳定性差和HC中毒能力差等问题。
近几年,以CHA构型为代表的小孔分子筛催化剂因其高催化活性和高水热稳定性受到广泛关注,并已应用于柴油车尾气NOx净化。如CN 101065321A和CN 105314648 A等均公开了用于NH3-SCR的CHA构型分子筛催化剂。但是目前以CHA为构型的分子筛催化剂价格昂贵,水热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开发具有催化活性高、温度操作窗口宽,价格优廉并且具备高水热稳定性的催化剂面临巨大的挑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NH3-SCR中所用分子筛催化剂存在的温度操作窗口窄、水热稳定性差和HC中毒能力差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RTH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选取RTH分子筛作为催化剂载体,利用RTH分子筛的结构特征,将过渡金属活性组分负载于RTH分子筛上,得到具有宽温度操作范围且保持较高氮氧化物去除率和稳定性的RTH分子筛催化剂。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氨选择性还原氮氧化物反应的RTH分子筛催化剂,所述RTH分子筛催化剂以RTH分子筛为载体,负载过渡金属作为活性组分。
本发明所述RTH分子筛催化剂是以富铝型RTH分子筛的为载体的过渡金属基催化剂,其中RTH分子筛具有由八元环组成的平行于a轴和c轴的二维孔道,其孔道大小分别为0.41nm×0.38nm和0.56nm×0.25nm,RHT分子筛所具有的特定结构决定了在NH3-SCR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
以下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
作为本发明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渡金属为铜、铁、铈或锰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铜和铁的组合,铁和铈的组合,铜和铈的组合,铜、铁和铈的组合,铜和锰的组合,铁和锰的组合,铜、铁和锰的组合等,优选为铜和/或铁。
优选地,所述活性组分占RTH分子筛催化剂总质量的1%~10%,例如1%、2%、3%、4%、5%、6%、7%、8%、9%或10%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为2%~5%。
本发明中,所述RTH分子筛催化剂上活性组分的负载量可以通过调整过渡金属盐溶液的浓度和/或离子交换反应的次数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RTH分子筛为富铝型RTH分子筛,其硅铝比Si/Al为100~3,例如100、90、80、70、60、50、40、30、20、10或5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26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