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解耦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2563.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2105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华;郝江平;张楠;韩健;李静海;白丁荣;王振平;梁斌;张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90/06 | 分类号: | F23B9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解耦燃烧装置 热解气化区 通风口 半焦 炉排 前墙 中隔墙 火墙 引风装置 隔墙 通风口连通 燃烧 从上到下 解耦燃烧 均衡控制 燃料性状 燃烧装置 上部空间 依次设置 优化控制 加料口 火口 通风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解耦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所述解耦燃烧装置包括前墙、中隔墙、后火墙、引风装置和第二炉排;中隔墙位于前墙和后火墙之间;前墙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加料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引风装置与第一通风口连通;第二炉排设置在前墙和中隔墙之间空间的下部,高度位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中隔墙下部和第二炉排之间形成火口;热解气化区为前墙和中隔墙之间空间的上部空间;半焦区为热解气化区下部、第二炉排的上方的空间。所述解耦燃烧装置可增加解耦燃烧半焦区范围,并使得半焦区和热解气化区通风更易均衡控制,增强对燃料性状和燃烧装置容量的适应性,优化控制热解气化区与半焦区的反应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煤燃烧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解耦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
背景技术
解耦燃烧装置中,热解气化煤气要经过高温高氧的半焦区燃尽,同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部分NOx可在半焦区还原为N2。半焦区的结构尺寸和通风控制对中小型燃煤解耦燃烧装置的性能有很大影响。半焦区太小或通风控制不当,则不利于NOx的还原控制和烟黑等可燃物的燃尽。现有中小型燃煤解耦燃烧装置的半焦区结构设计,主要依靠确定热解气化室的炉排倾角和火口高度,来控制半焦区的结构尺寸和通风分配,因而火口部位的半焦区通风阻力最小,通风强度最大。气流流程长度影响流动阻力,在此阻力决定的配风下,半焦燃烧主要集中在中隔墙底部到炉排前后端的三角形区域。热解气化煤气主要在该三角形半焦区的顶点区通过,在半焦区的停留时间过小。
增大火口高度虽然可适当增大半焦区范围,但不仅使得半焦区的通风量不足,且由于氧气在下部消耗较多,使得上部热解气化煤气缺氧燃烧,可燃物无法燃尽,产生黑烟等污染物。
增大上部加煤口的通风量可增大半焦区的范围,但会减少热解气化区的范围,弱化挥发分析出阶段的还原反应,不利于降低NOx的排放。
另外,该半焦区燃烧强度过大会使得半焦区内温度过高,降低炉内脱硫效率。
CN 103471089 A公开了一种燃煤解耦燃烧装置及燃烧方法,包括炉体和位于炉体下方的风室,所述的炉体包括:上隔墙、位于上隔墙下方分设于内外两侧的第一下隔墙和第二下隔墙,其中,内侧的第一下隔墙的顶端和炉体侧壁间架设第一炉排,第一下隔墙与第二下隔墙底部之间设置有第二炉排;所述第一炉排的上方与上隔墙之间构成气化热解区和半焦区,所述半焦区位于气化热解区下方;所述的第一下隔墙与第二下隔墙构成焦炭区。但是,其半焦区范围仍然较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并且其半焦区和热解气化区的通风不能均衡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解耦燃烧装置及燃煤方法,所述解耦燃烧装置可增加解耦燃烧半焦区范围,并使得半焦区和热解气化区通风更易均衡控制,优化控制热解气化区与半焦区的反应速度,增强对燃料性状和燃烧装置容量的适应性。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解耦燃烧装置,所述解耦燃烧装置包括前墙、中隔墙、后火墙、引风装置和第二炉排;
所述中隔墙位于前墙和后火墙之间;
所述前墙上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加料口、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
所述引风装置与第一通风口连通,用于将气体(一般是空气,也可为含氧的其它气体)引入前墙与中隔墙之间的空间,尤其是引入热解气化或其过渡区;
所述第二炉排设置在前墙和中隔墙之间空间的下部,高度位于第一通风口和第二通风口之间;
中隔墙下部和第二炉排之间形成火口;
所述热解气化区为前墙和中隔墙之间空间的上部空间;所述半焦区为热解气化区下部、第二炉排的上方的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兖矿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25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充分燃烧的兰炭炉
- 下一篇:一种使用飞灰再循环燃用高钠煤的方法及锅炉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