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液体流量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2034.2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5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范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7105 | 代理人: | 李潇潇 |
地址: | 450018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服务器 散热 系统 基于 液体 流量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及基于该系统的液体流量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CPU散热方式包括有风扇散热和液体散热,采用风扇散热实时,CPU散发出的热量会释放到服务器所在的房间中,此时需要采用采用空调等方式进行室内降温,但是这种CPU散热方式具有散热效率低、噪音大等缺点,此外,这种CPU散热方式还需要使用大量空调资源进行降温,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采用液体散热的方式无法实现对多个CPU进行同时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通过外部冷液供应装置进行散热,散热效率高,成本低,通过服务器内部液体流量控制进入服务器的液体流速将CPU温度控制在一定安全阈值内。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服务器散热系统,包括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和服务器内部液体流量控制装置,服务器内部液体流量控制装置连接到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内,所述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包括冷液储罐、液体泵、单向阀、热交换机和CPU液冷散热器,冷液储罐、液体泵、单向阀、热交换机和CPU液冷散热器依次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内部液体流量控制装置包括质量流量控制器、BMC芯片和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CPU处,质量流量控制器位于服务器右端进液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连接两个服务器,两个服务器通过管路并联,两个服务器并联后连接到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内。
进一步地,每个服务器上均设有服务器内部液体流量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CPU液冷散热器位于服务器CPU处,CPU液冷散热器呈回形流道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液体泵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液体泵和第二液体泵,第一液体泵位于服务器右端进液管路上,第二液体泵位于服务器左端出液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单向阀设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位于第一液体泵和服务器输入端之间的管路上,第二单向阀位于第二液体泵和服务器输出端之间的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上位于冷液储罐和热交换机之间设有液体过滤器,液体过滤器两端分别通过管道与冷液储罐和热交换机连接。
进一步地,管道内的液体为液体油。
一种服务器液体流量控制方法,其特征是,包括:
1)、温度传感器检测对应CPU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传递到BMC芯片;
2)、BMC芯片判读CPU温度是否高于设定值,若高于,BMC芯片控制质量流量控制器加大液体的流入量,若低于,BMC芯片控制质量流量控制器减少液体的流入量;
3)、BMC芯片监控到CPU温度符合设定值。
进一步地,所述温度传感器通过粘胶粘贴在CPU上,质量流量控制器、BMC芯片和温度传感器之间通过导线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CPU散热方式散热效率低、噪音大等缺点,以及现有的CPU散热方式需要使用大量空调资源进行降温,造成了能源的严重浪费等缺点,设有服务器外部冷液供应装置;包括冷液储罐、液体泵、单向阀、热交换机和CPU液冷散热器,液体泵的推动下,冷液储罐中的低温液体油经管道和单向阀进入服务器中CPU处的CPU液冷散热器,对CPU进行降温,液体油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液体油会经过管道流出服务器,然后分别经由液体泵流向热交换机进行降温,再次变成低温液体油,低温液体油经过过滤器后储存进冷液储,完成一次循环,在液体泵的推动下,油冷散热系统不断循环,实现服务器的高效散热;通过液体油对服务器最大的产热源CPU进行液冷散热,效率高、噪音低,并且会降低服务器释放到室内的热量,减少空调资源的使用,降低成本。
2、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液体散热的方式无法实现对多个CPU进行同时散热的缺点,可根据需求增加管道分支,同时实现对多个服务器进行散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云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203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