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11439.4 | 申请日: | 201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97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慧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9 | 代理人: | 付涛 |
地址: | 236500 安徽省阜阳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青蛙 养殖 饲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青蛙养殖饲喂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
背景技术
成蛙饲养过程中,将选定的水池用纱网围好,然后在池中设置饲料台;或在稻田饲养时,需要在稻田临近的天跟上设置饲料台,为了提高饲养效率,通常以饲喂饲料为主,同时辅以鲜活饵料,由于青蛙的视觉特性,现有的青蛙喂食机通常使用震动原理或搅动原理来带动饵料小范围运动,震动和搅动容易产生噪音,而且容易对正在采食的青蛙容易造成干扰,容易影响幼蛙的进食速率,限制了人工养殖效率,申请号为201410229473.9的申请中提供了一种设有食料槽的传动系统,通过平滑移动的方式带动食疗,以提高青蛙的进食效率,食料槽尽可能大的覆盖进食面,容易引起采食不均匀的现象,多个青蛙同时采食时,很容易出现冲撞现象,影响青蛙的正常采食,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青蛙饲喂装置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饲喂装置饲喂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框架的长度长于水池宽度,高度为1-2cm,宽度为8-12cm;所述长方体框架底部分别设有支撑杆,用于将长方体框架架设在水池上,长方形框架底部距离水池水面2-5cm;所述长方形框架底面装设底网,侧面装设侧网;所述长方体框架下方设有搅动装置,搅动装置包括旋转杆,旋转杆一侧与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由轴承固定,旋转杆轴向上均匀分布若干搅动叶片;所述旋转杆上端与长方形框架下端靠接。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池为青蛙养殖池,养殖池上设有多组饲喂装置,多组饲喂装置平行分布,相邻饲喂装置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c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体框架下设有一组,搅动装置中心位置位于将长方体框架宽度方向三等分后的中间部分对应区间内。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长方体框架下设有多组搅动装置,相邻搅动装置之间距离不小于2c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搅动叶片的宽度为3.5-6cm,高度为1-2.5cm。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相邻搅动叶片在旋转杆轴向距离不大于5cm,相邻搅动叶片不在同一平面上,即相邻搅动叶片在旋转杆径向上方向不同,搅动叶片在旋转杆上的径向方向可以为2个或多个,可以为螺旋状分布,也可以为不规则分布。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网上定时定量投放食料,食料包括饲料和鲜活饵料,其中饲料为颗粒饲料。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电机和旋转杆之间设置调速装置;可以根据饲喂时间、青蛙的生长阶段、温度情况以及采食状态对旋转杆的转动速度进行调节。
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网的宽度大于长方体框架的宽度,当底网自然下垂时,底网最低点与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不小于0.7cm。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通过驱动电机驱动旋转杆旋转,搅动叶片使底网起伏运动,进而实现食料的跳动,有助于青蛙采食,由于饲喂装置宽度较窄,同一宽度上难以容纳两只青蛙,使青蛙自然而然的在不同位置采食,大大减少在同一处采食造成青蛙互相冲撞的问题;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属于在现有技术上的改进,容易改装,能有效提高青蛙的进食效率,有助于缩短幼蛙的成长周期,结构科学合理,适用于幼蛙喂养至成蛙阶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长方体框架和底网的正视图。
图4是搅动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3-4中所示,一种青蛙养殖饲喂装置,包括长方体框架1,长方体框架1的长度长于水池宽度,高度为1-2cm,宽度为8-12cm;所述长方体框架1底部分别设有支撑杆13,用于将长方体框架1架设在水池上,长方形框架1底部距离水池水面2-5cm;所述长方形框架1底面装设底网11,侧面装设侧网12;所述长方体框架1下方设有搅动装置,搅动装置包括旋转杆2,旋转杆2一侧与驱动电机3连接,另一端由轴承固定,旋转杆2轴向上均匀分布若干搅动叶片21;所述旋转杆2上端与长方形框架1下端靠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慧,未经杨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114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