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试纱线吸湿及放湿规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8567.3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713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沈艳琴;武海良;张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5/00 | 分类号: | G01N5/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61214 | 代理人: | 王珂瑜 |
地址: | 710048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纱线 吸湿 规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纱线吸湿放湿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测试纱线吸湿规律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测试纱线放湿规律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纱线包括原纱和浆纱,浆纱是原纱经过浆纱之后形成的纱线。纱线随着纱线号数不同、纤维材料性质的不同、配比的不同、浆料配方的不同,其吸湿放湿规律不同。浆纱的吸湿放湿规律对浆纱回潮率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浆纱回潮率对浆纱的性能有重大影响。回潮率是浆纱的一个重要指标,回潮率和浆纱上浆率、伸长率合称浆纱的“三大率”。
目前纱线的吸湿放湿规律测试是依据GB/T9995—1997《纺织材料含水率和回潮率的测定》和GB/T6529—1986《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采用烘箱干燥法测定。这种测定方法的缺点是浆纱从烘箱取出后,测试环境的温湿度与烘箱内的温湿度很难一致,通常要建立一个恒温恒湿实验室。恒温恒湿实验室温湿度的控制需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实验室建设要求非常高。为了研究浆纱的吸湿放湿规律,需要反复称量浆纱重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数据,然后绘制浆纱吸湿或放湿曲线。整个过程中,测试人员劳动量非常大,特别是在需要24h测试的时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测试纱线吸湿放湿规律的方法,该方法能准确、快速、高效、节能、方便的测试出浆纱的吸湿放湿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测试纱线吸湿规律的方法,可测试各种不同类型的纱线在不同温湿度下的吸湿放湿规律,测试方法简单、方便,不需要专门建立恒温恒湿室。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试纱线吸湿规律的方法,利用了快速测定纱线吸湿放湿规律的装置,具体按照以下步骤实施,
步骤1,连接快速测定纱线吸湿放湿规律的装置的各个部分,组成完整的测试装置;
步骤2:接通电子天平电源,按开机键进行预热半小时;
步骤3:打开计算机启动串口助手软件;
步骤4:设置软件参数波特率与电子天平一致,数据位为8位,数据读入为十进制;
步骤5:调节电子天平数据记录周期,设置数据输出的频率为1200;
步骤6:设置恒温恒湿箱温湿度到拟测定的温湿度;
步骤7:取预测试纱线将其放入烘箱烘至恒重;
步骤8:设置好恒温恒湿箱测量温湿度和测试时间,待恒温恒湿箱内温湿度达到设定值后,将电子天平调零,将烘干的预测试纱线放入恒温恒湿箱内的电子天平称量托盘上并且关闭恒温恒湿箱门;
步骤9:计算机记录纱线吸湿后纱线重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直至设定时间结束;
步骤10:测试纱线在恒温恒湿箱内达到测试时间后,将计算机记录的数据用Origin 9.0软件绘制纱线吸湿回潮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并进行曲线拟合。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中的测试装置的结构为,包括试验箱1、电子天平2和与之相连接的计算机4。电子天平2设置在试验箱1中,通过数据线3与计算机4连接。试验箱1为恒温恒湿试验箱,具体的型号为GHS-D010恒温恒湿试验箱。电子天平2为FA2004B电子天平;数据线3为RS232C串口通讯线;FA2004B电子天平2和安装有超级终端程序软件的计算机4通过RS232C串口通讯线3连接实现通讯,其中电子天平2采用高性能STC-54单片微处理机进行控制,对于电子天平2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接口采用标准的9芯RS-232C接口。
步骤10具体为:
步骤10.1,按照公式2计算纱线回潮率w,
i:表示时间,取值为0、2、3...i;G0表示纱线干重;Gi表示i时刻的纱线重量;
步骤10.2,将计算好的回潮率进行误差检验,如相邻两数据之间的误差小于0.1%,则认为该数据可用;
步骤10.3,将检验完后的回潮率在origin9.0中进行回潮率与时间的曲线绘制;
步骤10.4,将绘制好的初始曲线采用以上函数进行拟合;
步骤10.5,将origin软件曲线方程拟合程序中输入步骤10中的拟合函数;具体方式为:在新建函数function输入(1)中的公式,并将常量A、B、C、t1、t2、t3、y0输入并保存建立的origin C函数;
步骤10.6,将10.3中绘制的曲线采用10.5中的函数进行拟合,拟合参数设置为:拟合次数为200;拟合误差小于0.01%;
步骤10.7,拟合后的曲线中看拟合系数是否在0.990-0.999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工程大学,未经西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85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