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铼精矿中回收铼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8024.1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7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谢祥添;余华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61/00 | 分类号: | C22B61/00;C22B3/04;C22B3/4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25232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矿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铼精矿中回收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铼精矿浆化后加入铜砷抑制剂与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浸出,得到浸出浆液;B)将所述浸出浆液进行铵化脱杂,得到吸附前液;C)将所述吸附前液吸附后浓缩结晶,得到铼酸铵。本申请在浸出阶段通过加入铜砷抑制剂与氧化剂,使浸出、氧化与脱杂三步合一,实现了砷的选择性浸出,继而通过后续的脱杂、吸附与浓缩结晶,使铼的回收率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稀贵金属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铼精矿中铼的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
铼为稀散元素,发现较晚。1872年俄国人门捷列夫根据元素周期律预言,在自然界中存在一个尚未发现原子量为190的“类锰”元素。1925年德国化学家诺达克用光谱法在铌锰铁矿中发现了这种元素,以莱茵河的名称Rhein命名为rhenium;此后诺达克又发现铼主要存在于辉钼矿,并从中提取了金属铼。由于铼资源贫乏,价格昂贵,长期以来研究较少。1950年后,铼在现代技术中开始应用,生产日益发展。中国在60年代开始从钼精矿焙烧烟尘中提取铼。
目前,铼精矿主要来源于钼精矿和铜冶炼废酸中铼的富集。铼精矿的浸出主要有加压氧浸、加压碱浸、碱浸、氯化浸出、焙烧浸出等方法。其中,加压氧浸设备投资大,安全要求高,生产成本高;范兴祥等人的加压碱浸的设备投资高,后续脱杂复杂,一系列处理成本高,并且脱砷后的精华提纯也未见报道;吴海国的砷滤饼碱浸提铼,因为碱浸的浸出率低,又分段浸出,后续脱杂过程复杂,周期长,后续萃取尾液处理成本高;氯化浸出对环境的污染较大,环保投入高,后续提纯也不容易;萃取又带来萃取相的处理问题;焙烧浸出对环境的污染高,投资大。上述铼精矿浸出均存在不同的缺点,因此寻求一种低耗高效回收铼的工艺十分急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铼精矿中回收铼的方法,使铼的回收率较高。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铼精矿中回收铼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铼精矿浆化后加入铜砷抑制剂与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浸出,得到浸出浆液;
B),将所述浸出浆液进行铵化脱杂,得到吸附前液;
C),将所述吸附前液吸附后浓缩结晶,得到铼酸铵。
优选的,所述铜砷抑制剂为生石灰或熟石灰,所述氧化剂为双氧水。
优选的,步骤A)中,铼精矿浆化后先加入铜砷抑制剂,得到的浆液的pH为13~14时再加入氧化剂。
优选的,所述氧化剂的加入量为铼精矿质量的4~6倍。
优选的,所述氧化剂加入之后再加入铜砷抑制剂至反应液的pH为13~14。
优选的,所述选择性浸出的温度为70~90℃。
优选的,所述铵化脱杂的过程中先加入双氧水再加入碳酸铵,所述双氧水的加入量为所述铼精矿的0.5~1倍,所述碳酸铵的加入量为所述浸出浆液中钙质量的5~8倍。
优选的,所述铵化脱杂的温度为70~80℃,时间为4~6h。
优选的,所述吸附的材料为001×7型阳离子交换树脂,所述吸附的流速为(0.2~0.25)L/(L·h)。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铼精矿中回收铼的方法,其首先将铼精矿浆化后再加入铜砷抑制剂与氧化剂进行选择性浸出,在抑制杂质浸出的同时使铼得到氧化浸出,即抑制了铜砷杂质的浸出且实现了铼的浸出,再通过进一步的脱杂,去除浆液中少量的硫和钙,最后通过吸附与浓缩结晶,得到高纯度的铼酸铵。因此,本申请主要通过在铼精矿浆液中加入铜砷抑制剂与氧化剂,使浸出、氧化与脱杂三步合一,由此实现了铼与其他杂质的有效分离,提高了铼的回收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铼精矿回收铼的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未经阳谷祥光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802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