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507944.1 | 申请日: | 2017-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74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邓春艳;汪泽恒;周述明;闫景春;杨向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奥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G18/42 | 分类号: | C08G18/42;C08G18/76;C08G18/66;C08K5/134;C08K5/098;C08K5/132;C08K5/20;C08L7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杨春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弯折耐屈挠热 塑性 聚氨酯 弹性体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制备含添加剂和混合扩链剂的多元醇:
将一定质量的聚酯多元醇、抗氧剂、润滑剂、光稳定剂、成核剂、扩链剂充分搅拌混合,以5~50℃/min的速度升温至80~170℃,边升温边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85~-0.1MPa,在温度为100~120℃、搅拌速度为10~40RPM/min的条件下恒温搅拌0.5-3h脱水,水分含量低于500ppm时,通氮气解除真空,得到A组份;
2)制备NCO%含量为34%-37%的异氰酸酯:
将1,5-萘二异氰酸酯和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按质量比30:70-70:30投入反应釜中充分搅拌混合,以5~50℃/min的速度升温至80~160℃,边升温边抽真空,使真空度达到-0.085~-0.1MPa,在温度为120~160℃、搅拌速度为10~40RPM/min的条件下恒温搅拌2-4h,取样测试NCO%的含量达到34%-37%后降温到70~100℃,通氮气解除真空,得到B组份;
3)将A、B组份按质量比45:55-65:35混合,加入适量催化剂,以1000~2000rpm转速机械搅拌10~180s,充分混合反应,当放热温度达到70~130℃时,反应结束,得到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4)将步骤3)得到的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快速倒入洁净干燥的聚四氟乙烯盘,常温冷却3-5min,待结晶后水平放置于90℃真空烘箱中,保持真空度为-0.085MPa,12h后取出,得到耐曲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其中,各原料占弹性体总质量的百分比为:
所选的成核剂选自下述物质的一种或两种:无取代基的二叉苄山梨醇、聚丙烯成核剂、聚3-甲基丁烯-1、聚乙烯基环硅烷;所述扩链剂为1,5-戊二醇和氢醌-双(β-羟乙基)醚按质量比85:15-98:2的混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己二酸戊二醇酯、聚己二酸乙二醇丁二醇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其数均分子量为1000~300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有机锡类催化剂,取自辛酸亚锡、二醋酸二丁基锡、异辛酸铋、钛酸四丁酯以及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氧剂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两种以上: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四(4-羟基-3,5-叔丁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3,5-二叔丁基-4-羟基苯丙酸十八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二苯基异癸基酯、β,β-硫代二丙酸双十八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稳定剂选自下述物质中的一种或两种:2-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甲氧基二苯甲酮,2,2'-二羟基-4,4'-二甲氧基二苯甲酮,双(1,2,2,6,6-五甲基-4-哌啶基)癸二酸酯,2-(2'-羟基-3',5'-二羟烷基)苯并三唑。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弯折耐屈挠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选的润滑剂选自下述物质的一种或两种:皂化蒙旦蜡(E蜡)、PE蜡、C蜡、油酸酰胺、芥酸酰胺、乙撑双硬脂酸酰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奥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奥斯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794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