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6844.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38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曦橙;林莘;徐建源;李辉;安康;马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D3/10 | 分类号: | F24D3/10;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21109 | 代理人: | 李在川 |
地址: | 110870 辽宁省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输电 管道 余热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电供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供暖技术,主要通过热源加热热媒再加热空气,形成热交换后增加环境温度,这种技术需要一个固定的锅炉房来产生热量并加热热媒介质,并且将热媒介质传输给各用户也需要一条专门的传输线路,占地面积大,维护和运行成本高;且现有输电管道的能量损耗也值得被利用,如果能将损耗发热的热量利用起来,就可以使得投入在输电管道上的能源利用的更加充分。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该装置利用了输电管道在传输电能时产生的损耗热,加热了装置内热交换层的水,最后由加热后的水将热量带出,成为暖气进水来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
中空铜管、金属热交换层、外壳、油枕、缓冲水箱和温度计;
所述金属热交换层设置于中空铜管外侧,并通过金属支座连接固定中空铜管,中空铜管与金属热交换层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注入耐高温绝缘液体,形成耐高温绝缘液体室;所述金属热交换层为空心结构,内部注入水;所述外壳设置于金属热交换层外侧,并通过金属支座固定金属热交换层,金属热交换层和外壳之间空腔注入耐高温绝缘液体,所述外壳两侧设有中间孔,所述中空铜管两端分别穿过外壳两侧中间孔与输电管道中的中空铜管相连接;油枕、缓冲水箱和温度计均固定于外壳外表面,油枕与耐高温绝缘液体室连通,缓冲水箱和温度计均与金属热交换层连通;所述金属热交换层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用户供暖端连接的金属热交换层上方进水阀门和金属热交换层下方出水阀门,金属热交换层上方进水阀门用于回收用户供暖后的循环水,金属热交换层下方出水阀门通过保温水管连接供暖设备,进水阀门获取的循环水经金属热交换层加热后,经保温水管传输至供暖设备,为用户供暖。
所述中空铜管内添加液体绝缘材料25#变压器油。
所述耐高温绝缘液体采用25#变压器油。
所述油枕材料为201不锈钢板,并喷漆防腐。
所述金属热交换层材料为紫铜。
所述缓冲水箱材料为201不锈钢板,并喷漆防腐。
所述外壳材料为201不锈钢板,并喷漆防腐。
所述温度计量程大于100℃。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无需专门建立供暖加热场所,依靠输电管道的损耗加热,热媒温度就可以达到要求;
2、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选取附近的输电管道来安装装置,缩短了热媒传输距离,减小了再传输过程中的热媒的温度的下降,节省了热媒介质输送管道的长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的轴向截面示意图;
其中,1-中空铜管,2-耐高温绝缘液体25#变压器油室,3-金属热交换层,4-外壳,5-油枕,6-缓冲水箱,7-温度计,8-进水阀门,9a、9b-金属支座,10-出水阀门,11-导管;
图3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的中空铜管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的温度仿真图,其中,(a)为装置整体温度云图;(b)为金属热交换层温度云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以一种热交换的方式,利用输电管道内部导体发出的热量,先对耐高温绝缘液体25#变压器油室内的25#变压器油进行加热,将热量传递给耐高温绝缘液体,同时耐高温绝缘液体将金属热交换层进行加热,金属热交换层将内部的水加热,热水供居民区内用户使用,如图1-2所示,一种用于输电管道的余热利用装置,包括:
中空铜管1、金属热交换层3、外壳4、油枕5、缓冲水箱6和温度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工业大学,未经沈阳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68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厨房终端设备
- 下一篇:一种制热机组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