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应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6517.1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50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发明(设计)人: | 范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94 | 分类号: | H03K17/9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金旭鹏;肖冰滨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见光发射 感应开关 可见光信号 可见光接收模块 可见光接收 开关模块 开关控制 控制信号 输出控制 灵敏度 处理器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开关,属于开关控制领域。所述感应开关包括:开关模块;可见光发射阵列,该可见光发射阵列包括多个可见光发射模块,所述可见光发射模块用于发出可见光信号;可见光接收阵列,该可见光接收阵列包括多个可见光接收模块,所述可见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所述可见光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执行切换操作。该感应开关能够精确地执行切换操作,并且灵敏度高、方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控制领域,具体地涉及感应开关。
背景技术
现有的感应开关主要有红外感应开关、声控开关等。红外感应开关的原理如下,开关设备主动发射红外线,红外线遇到外界物体阻挡后发生反射,开关设备上的红外接收器探测反射回来的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后,控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如感应水龙头里的红外感应开关,冲水马桶的红外感应开关等。声控开关则是通过感应外界的声音,控制开关的打开和关闭,常用在楼宇的灯光控制。
红外感应开关和声控开关的缺点是灵敏度低,容易误触发。红外感应开关往往需要不断用手在红外感应范围内来回动,才能触发红外感应开关。如在洗手时,由于使用者不知道红外感应所在的位置,因此,人将手放到红外感应水龙头下,一般得前后左右晃动手才能触发开关,打开水龙头,在使用红外感应的干手机时,也要前后左右晃动手才能触发开关,打开干手机。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红外感应器难以精确触发。例如,由于红外感应器对其感应范围内的红外信号都会响应,所以无法判断是否正在使用了相关设备,因而会导致在无人使用相关设备时,该设备也会被触发,造成资源浪费。声控开关有时候需要较大的声音才能开启,因而不适用于需要安静的场合。
以上这些现有的红外感应开关均会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感应开关,该感应开关能够精确地执行切换操作,并且灵敏度高、方便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感应开关,该感应开关包括:开关模块;可见光发射阵列,该可见光发射阵列包括多个可见光发射模块,所述可见光发射模块用于发出可见光信号;可见光接收阵列,该可见光接收阵列包括多个可见光接收模块,所述可见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可见光信号,并根据所接收的所述可见光信号输出控制信号;以及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执行切换操作。
其中,所述处理器可以根据所述可见光接收阵列内的各个可见光接收模块输出控制信号的先后顺序控制所述开关模块。
其中,所述处理器可以在接收到所述可见光接收阵列内的至少两个可见光接收模块输出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执行切换。
其中,所述多个可见光发射模块中的每一个可见光发射模块可以分别与所述多个可见光接收模块中的每一个可见光接收模块相对地设置。
其中,每一对相对地设置的可见光发射模块和可见光接收模块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5cm。
其中,所述可见光发射阵列和所述可见光接收阵列可以呈上下排布方式、左右排布方式、对角排布方式或四周排布方式。
其中,所述可见光发射模块可以包括:可见光光源,用于发出所述可见光信号;以及驱动模块,用于根据驱动信号,驱动所述可见光光源发出所述可见光信号。
其中,所述驱动信号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任意一者:高电平信号、低电平信号、高低电平混合信号、预定频率的方波信号。
其中,所述可见光接收阵列可以将所接收的可见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在该电信号与所述驱动信号相匹配的情况下,输出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可见光接收模块可以包括:光电检测器,用于将接收到的可见光转化为电信号;以及处理电路,用于处理所述电信号。
其中,所述开关模块可以包括电磁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美的智慧家居科技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6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