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鉴别艺术品真伪的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6507.8 | 申请日: | 2017-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414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杨舒菁;张辉;李名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文联智慧互联网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拉沃科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45 | 代理人: | 郜文刚 |
地址: | 330029 江西省南昌市青***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识别 分析 技术 鉴别 艺术品 真伪 方法 及其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鉴别艺术品真伪的方法及其系统,将艺术品进行分类,分为过世艺术品和在世艺术品;艺术品进行数据库建立,存储艺术品全部信息,并对艺术家的图片系统进行智能分析与存储;录入艺术品的信息、系统进行自学习演进,对需要鉴别的艺术品;针对需要鉴别的艺术品进行目标源匹配,如果存在,则进行真伪对比;如果不存在则根据自学习来推演出来的艺术品应该的风格进行对比,得出真伪鉴别的最终结果;本解决了目前艺术品鉴别领域无法系统化,标准化的现状;通过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以及基于艺术品图像信息建立起来的数据库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自学习演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鉴别艺术品真伪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旨在解决当代艺术品真伪鉴别问题而设计的技术与规则认证系统。涉及智能识别技术、智能分析技术、物体全息技术、3D成像技术、大数据储存分析技术。属于一种以艺术品表层稳定的物理显微图像结构特征为基础的客观鉴别系统。本发明旨在艺术品的投资、购买、收藏、拍卖等环节中在艺术品前期认证的基础上、在艺术品相应信息已存储的情况下提供第三方真伪鉴定服务,这个系统可成为面向社会的在线公共服务平台。
艺术品在投资、收藏、拍卖等环节中具备了商品的属性,而对艺术品的多元价值判断的前提,即是要解决艺术品的真伪鉴别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权成机构能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第61条第2款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真伪或者品质,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本条款实质上是对艺术品真伪缺乏准确可靠的″司法采证”手段而表现出对可能的“赝品”问题的束手无策,造成在司法层面无法有效遏制″制假”、“卖假”、“拍假”等同题的产生。从理论上而言,在世艺术家对白己作品的真假有天然的鉴定权,但艺术家常常指控某些署自己名字的作品为伪作要求拍卖行撤拍,但常常遭到拒绝,因为此类指控甚至并不能作为民事诉讼的证据,因为被告人可能会提出反证:在实际案例中,诸如有些艺术家拒绝承认白己相对粗劣的早期作品、或者白己的作品行情看好时委托他人代工再行著名、再或者勾结拍卖行指认伪作为真品然后分成等,这又导致了一些在世的艺术家为了避嫌,既不愿意证实也不愿意证伪署白己名的作品。许多离世的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中更加缺乏真伪鉴定的可操作性。现在艺术品的真伪鉴定处于少数权成专家停留在经验基础上的鉴定阶段,特别是对于一些有争议的艺术品,即使排除某些专家道德出轨或经验受限的可能性,不同的专家对同一件艺术品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即使是达成了统一的结论,也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结论的准确性。时代的发展,艺术品市场呈现出的空前繁荣的景象,剌激艺术品制假水平日新月异,如一幅署名齐白石的赝品在材料上可能就是与其创作同期生产的宣纸,而一件高仿青铜器每过一次机场x光的安检,碳十四检测的年代就会往后推若干年,因此,从艺术品材质上的化学特性判断也常常受限,以此类推。此外,尽管不能一概否定专家通过作品的笔法与风格特征等要素做出的判断,但这种建立在资历与权成、经验与直觉基础上的专家仲裁本身往往存在很大的局限,并且缺乏面向社会的艺术品鉴定的长效便利的技术与机制,因此,必须找到一种以技术手段代替人为判断为标志的科学可靠的真伪鉴别方法,刻不容缓。
艺术品,一般情况下是艺术家通过手工劳动创作出的作品,通过出售、拍卖等形式成为一种商品,这种商品的特殊性在于其唯一性,很少的情況下即使艺术家重复同一题材的创作,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复制其原先的作品。
目前,国内既没有一家官方授权的权成机构从事专门的艺术品真伪鉴定服务,也还没有一种准确、可靠与便利的技术方法并可为司法采证的鉴定技术与认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鉴别艺术品真伪的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智能识别与分析技术鉴别艺术品真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艺术品进行分类,以艺术家为对象,分为过世艺术品和在世艺术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文联智慧互联网络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文联智慧互联网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65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脸跟踪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视频分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