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5671.7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23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9 |
发明(设计)人: | 古权英;郑乐滨;王任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船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B9/00 | 分类号: | B63B9/00;B63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胡彬 |
地址: | 511462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鳍总段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具体包括设置高度大于升降鳍伸出外底板最大长度的底部支撑架对总段进行支撑,并在总段的侧边设置防止倾倒的侧边支撑架,在总段组装后,立即进行升降鳍导轨的安装和升降鳍的升降与锁紧试验。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可以在总段组装阶段完成升降鳍的安装和相关试验,提高制造精度和试验效率,缩短整个船舶的建造周期,且操作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能顺利进行海底测量任务,当前较为先进的科考船会配备一个可伸出外底板的长宽高约为3.1m×1.0m×7.2m的升降鳍。在建造过程中,当升降鳍所在的各分段完成组装作业,以及升降鳍导轨安装完成后,需要将升降鳍吊装到位并伸出外底板最长约3.1m进行升降及锁紧试验,以检验该设备的工作位置及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船舶一般安排在船台或者船坞内进行建造,无论是在船台还是船坞,其坞墩的高度都在1.6m左右,也就是平底位置的船舶外底板距离坞底或船台面的距离只有1.6m,而且坞底和船台面均未设置对应规格的凹坑,1.6m的间距不能满足科考船升降鳍最大伸出外底板3.1m的要求,因此如果在船台或者船坞建造阶段安装升降鳍则无法进行升降和锁紧试验。另外,如果在船舶大合拢完成下水后再进行升降鳍的升降和锁紧试验,受码头阶段水深的限制,此试验也只能到最后的试航阶段(即在外海阶段)才能进行。如果升降鳍在下水后再进行相关的试验,当出现问题需要进行调整时,因整个升降鳍围井是通海的,必须把船拖进船坞后才能解决,而受坞墩高度的局限,不能一次性完整地进行检验和修正,可能需要多次进出坞才能完成矫正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其可以在总段组装阶段完成升降鳍的安装和相关试验,提高制造精度和试验效率,进而缩短整个船舶的建造周期。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在吊机下方的组装场地内划出具体组装位置,将高度大于升降鳍伸出外底板最大长度的底部支撑架和用于支撑总段两侧的侧边支撑架摆放到位;
步骤S20、将各个分段吊装到所述底部支撑架上组装成总段,所述总段内成型有升降鳍围井,同时将侧边支撑架与所述总段的对应位置固定;
步骤S30、将升降鳍导轨吊装到所述升降鳍围井内进行安装;
步骤S40、将升降鳍吊装到位并与所述升降鳍导轨安装;
步骤S50、对所述升降鳍进行升降和锁紧试验,如果不合格,则进入步骤S60,如果合格则进入步骤S70;
步骤S60、将所述升降鳍吊出至所述升降鳍围井外,对所述升降鳍和所述升降鳍导轨进行调整和修正,然后再进入所述步骤S40;
步骤S70、将所述升降鳍吊出至所述升降鳍围井外,然后将所述总段吊上船台进行船台大合拢建造。
作为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10具体包括:
步骤S11、确定所述总段组装方案,按照图纸找出属于所述升降鳍围井的分段;
步骤S12、在吊机下方的组装场地内划出所述总段的组装位置,标注好所述底部支撑架和所述侧边支撑架的安装位置;
步骤S13、放置高度大于所述升降鳍伸出外底板最大长度的所述底部支撑架,并在所述底部支撑架间留出所述升降鳍的升降试验可通过的空间;
步骤S14、安装所述侧边支撑架。
作为升降鳍总段建造方法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船国际有限公司,未经广船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5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