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5548.5 | 申请日: | 2017-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569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朱峰;黄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V1/34 | 分类号: | G01V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各向异性介质 成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获得观测数据,根据观测数据获得速度场和各相异性参数;S2,对观测数据进行偏移得到反射系数;S3,根据速度场和各相异性参数,对反射系数进行反偏移得到模拟数据;S4,计算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的数据残差;S5,根据数据残差获得最终成像结果。通过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这一实际情况,能够更加精确的模拟地震波在真实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提高偏移成像结果的分辨率和保真度,使得偏移成像结果中不同深度的同相轴振幅更加均衡,成像结果更为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方法,属于地球物理勘探领域。
背景技术
各向异性介质即物理性质具有方向特性的地球物理介质。通常,地下沉积地层大多成层分布,呈现横向各向同性(VTI,vertical transverse isotropic)介质特征。随着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加真实且全面的反映地震波在地下传播规律的各向异性介质成像方法越来越引人关注。当前的地下介质反演过程中,通常使用迭代算法,以获得成像结果。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在于,通常的反演过程中,大多是基地下介质的各向同性假设,忽略介质的各向异性,导致模拟波场和真实波场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偏差,降低成像时的准确性和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方法,它可以解决当前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这一实际情况,获得更准确的反演成像结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观测数据,根据观测数据获得速度场和各向异性参数;
S2,对观测数据进行偏移得到反射系数;
S3,根据速度场和各向异性参数,对反射系数进行的反偏移得到模拟数据;
S4,计算观测数据和模拟数据的数据残差;
S5,根据数据残差获得最终成像结果。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充分考虑了地下介质的各向异性这一实际情况,能够更加精确的模拟地震波在真实地下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基于线性反演思想通过反复迭代进一步提高偏移成像结果的分辨率和保真度,使得偏移成像结果中不同深度的同相轴振幅更加均衡,成像结果更为准确。此外,本发明继承了传统单程波类偏移成像方法高精度、高效率的优势,同时占用较小的存储空间,偏移成像噪音少,对速度误差的敏感性更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速度场和各向异性参数图,其中
(a)为速度场,(b)为描述纵波水平速度和垂向速度关系的函数ε的图像,(c)为描述纵波各向异性强度δ;
图3a为对一个模型现有技术的成像结果,图3b为对前述模型本发明的成像结果。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各向异性介质的成像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得观测数据,根据观测数据获得速度场和各向异性参数。
观测数据dobs根据各向异性Hess模型获得,模型主要由左侧的高速体岩丘,中间的强各向异性异常体以及右侧的高陡断层组成。模型大小为901-376,纵横向网格间距均为1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55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倾斜姿态下传感器水平正交保持机构
- 下一篇:多功能能量探测管结构及其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