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挡雨条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2100.8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390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8 |
发明(设计)人: | 桑原宏和;西本吉孝;小林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10/84 | 分类号: | B60J10/84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诺创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28 | 代理人: | 尹吉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挡雨条 | ||
一种挡雨条,防止无窗框车门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外观的恶化、密封性、隔音性的降低。挡雨条(1)具有基底部(10)和密封唇部(第1密封唇部12),在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支承密封唇部(第1密封唇部12)突出部(13)形成于基底部(10)。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无窗框车门型汽车的车门开口部的周缘部的挡雨条。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关于硬顶车等的无窗框车门型汽车,为了实现在其车身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密封性、隔音性等的提高,进行了具有各种各样的构造的挡雨条的研究/开发。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有基底部以及中空唇的车门挡雨条。该车门挡雨条在中空唇的中空部内设置有撑条并且在该撑条的中间部设置有与该撑条一体成形而向车室外方向突出的唇。另外,车门玻璃的周缘部与中空唇中的车室外方向的唇支承壁开始密接后,唇的前端部从中空部的内侧按压该唇支承壁从而更加提高车门玻璃的周缘部与唇支承壁的密接力,使密封性、隔音性得到提高。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具有后柱部以及车顶部的后车门用挡雨条。该后车门用挡雨条在后柱部以及车顶部的各基底部中的室内侧部分的前端形成有唇状密封部,并且在该唇状密封部中的室内侧的面上形成有向各基底部突出的唇状的部位。另外,在车门玻璃的上端与和基底部一体成形的中空密封部弹性接触的状态下,该车门玻璃将唇状密封部向室内侧按压,并且跟随该按压而使形成于唇状密封部的唇状的部位的前端与基底部弹性接触,对该前端作用来自基底部的反作用力。因此,车门玻璃与唇状密封部的密接力得到提高,密封性、隔音性提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专利公报“特开昭59-106320号公报(1984年6月20日公开)”
专利文献2日本国公开实用新型公报“实开平4-79721号公报(1992年7月10日公开)”
发明内容
然而,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门挡雨条仅在中空唇中配置于车顶的部位上设置有上述的唇,在配置于后部的部位上没有设置唇。在此,在闭合车门的情况下,车门玻璃首先与车门挡雨条中配置于后部的部位抵接。因此,一旦车门挡雨条随着经年老化导致弹性力降低,由于配置于后部的部位上没有唇,所以在将车门闭合的状态下,车门玻璃进入车内侧,存在发生外观恶化、封闭不良的问题点。
另外,专利文献2公开的后车门用挡雨条在车门玻璃的上端与中空密封部弹性接触的状态下,作用于唇状的部位的前端的反作用力不直接作用于唇状密封部。因此存在的问题是,与该反作用力相互作用,唇状密封部按压车门玻璃的力没有那么大,存在不能充分地防止由后车门用挡雨条的经年老化导致的车门玻璃进入车内侧的可能性。而且,上述的车门挡雨条、后车门用挡雨条均存在的问题是,存在由经年老化导致不能将车门玻璃保持在设计上的位置,从而使车身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密封性、隔音性降低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挡雨条,防止由经年老化导致的车身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外观的恶化,密封性、隔音性的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挡雨条是安装在汽车的无窗框车门开口部的周缘部的挡雨条,具备:基底部,其沿上述周缘部固定;以及密封唇部,其用于在上述无窗框车门开口部通过无窗框车门闭合的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将上述周缘部与车门玻璃之间密封;在上述基底部固定于上述周缘部的状态下,朝向车外侧突出的突出部形成于上述基底部,上述突出部在上述车门开口部闭合状态下与上述密封唇部抵接,从而支承上述密封唇部。
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挡雨条起到能够防止由经年老化导致的车身开口部的周缘部的外观的恶化、密封性、隔音性的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西川橡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21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