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载电动牵引车电气控制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501468.2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453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8 |
发明(设计)人: | 邵正国;邹俊丽;敖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皋液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3 | 分类号: | B60R16/033;B60R16/023;B60L15/20;B60L15/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载 电动 牵引车 电气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载电动牵引车电气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压电池、整车控制器以及与整车控制器相连的控制模块;本发明中通过在整车控制器与低压电池之间设置低压电池驱动模块,由低压电池提供动力源,实现各低压电池驱动模块在整车控制器上的运作;同时整车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集成,功能集中,节约成本;传感控制模块与整车控制器之间通过插接件端子直接相连,且针对不同的传感控制模块采用不同的双绞线型号,使得信号传输稳定,抗干扰性能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重载电动牵引车电气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车通常使用电池作为能量来源,通过控制器、电机等部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运动。第一辆电动车于 1834 年制造出来,时至今日,电动车已发生了巨大变化,类型也多种多样,广泛地运用到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三轮车、电动小汽车、大型电动车等。
电动车以其环保、便利的特点,已经具有大规模普及,随着市场规模扩大,电动车市场也在日益细分,用户对电动车的需求日益个性化。其中,续航里程长、承载能力强更是很多用户,尤其是商业用户,的关注点,为了力求电动车强度大、续航里程长,航行稳定,重载电动牵引车的电气控制系统成为重中之重。
如中国专利201110055633.9所述的一种电动车电气系统总成,其包括能源系统、动力系统及仪表系统,所述能源系统包括电池模块及用以管理电池模块的管理模块,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电机及控制器,所述电池 模块包括相互串联的若干蓄电池及给蓄电池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 池用以向控制器提供能量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所述管理模块、控制器及仪表系统三者 之间具有通讯,所述管理模块通过控制器对电机进行控制。
上述专利仅仅适用于普通的轻型电动车型的电气系统,针对重载电动牵引车这样的电气系统无法满足重载电动牵引车的电气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重载电动牵引车电气控制系统,能够解决一般的重载电动牵引车的电气控制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重载电动牵引车电气控制系统,其创新点在于:包括低压电池、整车控制器以及与整车控制器相连的控制模块;
所述低压电池上连接有低压正极线路和低压负极线路;
所述整车控制器包括电机控制器和中央控制器;所述中央控制器与电机控制器集合成一个整车控制器;该整车控制器上设置有若干插接件端子;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低压电池驱动模块和传感控制模块;所述低压电池驱动模块的一端连接在低压电池的低压正极线路和低压负极线路上,低压电池驱动模块的另一端与整车控制器上一侧边设置的插接件端子相连;所述传感控制模块与整车控制器上另一侧边设置的插接件端子相连;
所述低压电池驱动模块包括直流转换器、主继电器、冷却水泵、制动踏板、散热风扇、转向电机控制器、制动电机控制器和电动空调压缩机;
所述直流转换器的一端设置有两个插接件端子且分别连接在低压电池的低压正极线路上和接地;直流转换器的另一端设置有两个插接件端子分别连接在整车控制器上且这两个插接件端子与整车控制器之间分别形成直流转换器高有效输入线路和直流转换器高有效输出线路;
所述主继电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插接件端子,主继电器一端的两个插接件端子君练级在低压电池的低压正极线路上;主继电器的另一端两个插接件端子连接器中的一个插接件端子连接在整车控制器上,另一个插接件端子连接有电线形成主继电器控制线路;
所述冷却水泵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插接件端子且连接在低压电池的低压负极线路上,冷却水泵的另一端有一个插接件端子且连接有第一继电器,所述第一继电器的一端连接在主继电器控制线路上,第一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在整车控制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皋液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通皋液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14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