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APP的矿井作业指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1115.2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9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格丽;曹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美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18 | 分类号: | E21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韩飞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app 矿井 作业 指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APP的矿井作业指引系统,包括:佩戴于矿井人员身上的APP终端;多个沿矿道走向设置的RFID信号识别基站;设于APP终端内部的RFID标签卡,该RFID标签卡与所述APP终端唯一绑定;以及与所述APP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的云端服务器,其包括云端接收模块、云端监测模块及云端分配模块,与所述云端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的后台服务器,其包括后台接收模块、后台监测模块及后台分配模块。根据本发明,其除了能够实时监控井下矿井人员的实时位置,并对矿井人员进行作业指示,还能在出现意外状况时对矿井人员进行指引及救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井作业指引系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APP的矿井作业指引系统。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技术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是成熟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一种非接触式的最新自动识别技术,目前正在全世界的各种行业中得以推广应用。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是一项易于操控,简单实用且特别适合用于自动化控制的灵活性应用技术,其所具备的独特优越性是其它识别技术无法企及的,它具有如下优点: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它既可支持只读工作模式也可支持读写工作模式,且无需接触或精确瞄准;可自由工作在各种恶劣环境下;可进行高度的数据集成;由于该技术很难被仿冒、侵入,使RFID具备了极高的安全防护能力。
远距离射频识别系统是通过远距离、非接触式采集电子标签的信息,实现车辆在快速移动状态下的自动识别,从而电动车的自动化管理。该系统产品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等技术综合应用为一体的高性能识别技术,是实现信息化和自动化管理的基础产品之一,是一种能有效对数据中心电动车进行自动识别和联网监管的重要科技手段。
在矿井的井下作业中,由于矿井离地深度较大、井下矿道结构复杂,这就给传统的信号传输定位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往往存在定位不准、信号丢失等问题,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基于APP的矿井作业指引系统,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PP的矿井作业指引系统,其定位精确、信号充足,除了能够实时监控井下矿井人员的实时位置,并对矿井人员进行作业指示,还能在出现意外状况时对矿井人员进行指引及救助。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APP的矿井作业指引系统,包括:
佩戴于矿井人员身上的APP终端;
多个沿矿道走向设置的RFID信号识别基站;
设于APP终端内部的RFID标签卡,该RFID标签卡与所述APP终端唯一绑定;以及
与所述APP终端建立通讯连接的云端服务器,其包括云端接收模块、云端监测模块及云端分配模块,
与所述云端服务器建立通讯连接的后台服务器,其包括后台接收模块、后台监测模块及后台分配模块,
其中,所述云端接收模块用于在接收APP终端发送的定位请求之后,获取所述RFID标签卡的坐标信息和该坐标信息所属预设范围内的RFID信号识别基站,所述云端监测模块用于监测当前接入所述RFID信号识别基站的RFID标签卡的接入时间,所述云端分配模块用于根据每一矿井人员移动终端接入所述RFID信号识别基站的接入时间向该APP终端分配所述定位请求产生的订单,并将该订单分配到所述后台服务器上,所述后台服务器的后台接收模块接收到该订单之后,所述后台检测模块将所述后台服务器上该矿井人员的历史位置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处理,判断该矿井人员所处位置。
优选的是,当所述后台检测模块判断出该矿井人员所处位置位于待作业区时,所述后台分配模块将所述定位请求产生的订单分配到所述云端接收模块上,所述云端分配模块将能够作业的信号发送至该矿井人员的APP终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美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美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11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