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500690.0 申请日: 2017-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7281398A 公开(公告)日: 2017-10-24
发明(设计)人: 唐子学;吴泽仕;苏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 唐子学
主分类号: A61K36/899 分类号: A61K36/899;A61P1/08;A61P21/02;A61K33/26
代理公司: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62100 代理人: 陶涛
地址: 733100 甘肃*** 国省代码: 甘肃;6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顽固性 呃逆 中药 组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呃逆,是指膈肌、膈神经、迷走神经或中枢神经等因受到刺激后引起一侧或双侧膈肌的阵发性痉挛,伴有吸气期声门突然关闭,发出短促响亮的特别声音。持续痉挛超过48小时未停止者,称为顽固性呃逆,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15%)、周围神经病变(10%)、横膈以下腹腔内病变(12%)、横膈以上胸腔内病变(10%)、横膈本身病变(8%)、全身性或中毒性疾病(5%)、癔症或神经性呃逆(5%),尤其以疾病衰竭期、恶性中晚期、腹部手术后并发症等一些严重疾病多见。轻者影响工作、休息,伴有心肺疾患的患者则会影响呼吸功能,更甚者则影响患者饮食、与人交流等生活起居。

从传统医学来讲,早在两千多年前《内经》中就称呃逆为“哕”,认为是中上二焦的病变。《素问·宣明五气论篇》曰:“胃气逆为哕。”《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则把哕分为寒呃、虚热呃、实热呃三种。此分类法,对后世划分虚实寒热论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明代张景岳在《景岳全书·呃逆》篇中曰:“哕者,呃逆也,非咳逆也。”

在现代治疗方面,西医治疗顽固性呃逆具有局限性,只能缓解,并不能根治,而中医认为呃逆者大多因胃气上逆,冲动膈肌所致,以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中医的辨证论治在治疗顽固性呃逆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组合物,采用常见中草药原料,利用中医辨证论证原理,进行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治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药组成:白芍 30-100份、吴茱萸 5-20份、党参 3-10份、厚朴 6-10份、甘草 6-60份、大枣 3-6枚、半夏 6-20份、沉香 3-10份、竹茹 6-10份、赭石 10-30份、川芎 3-10份、枳实 10-30份。

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配比为:白芍 30份、吴茱萸 5份、党参 3份、厚朴 6份、甘草 6份、大枣 3枚、半夏 6份、沉香 3份、竹茹 8份、赭石 10份、川芎 10份、枳实 10份。

其中,白芍为土炒白芍,白芍性凉,土炒后可缓和药性,健脾和胃,缓急止痛,用于治疗脾胃虚寒,胃脘冷痛等病症。其炒制方法为:(1)炒制前性状:呈圆柱形,平直或稍弯曲,两端平截,长5-18cm,直径1-2.5cm。表面类白色或淡红棕色,光洁或有纵皱纹及细根痕,偶有残存的棕褐色外皮。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类白色或微带棕红色,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气微,味微苦、酸;(2)预处理:用清水洗净,润透,晾干切片;(3)拌炒:每斤药片用黄土2斤,洒入药内拌匀,将锅烧热,投下药片,拌炒至黄色为度。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按以下方法煎煮:

(1)按照配方比例称取药材,用常规方法洗净、晾干、切片;

(2)将各药材切片放入砂锅中,加清水至没过药材1-2cm,浸泡20-30分钟,加热至90-100℃煎煮30分钟,滤出汤液;

(3)向盛放药材的砂锅中加清水至没过药材2-3cm,随后加热至90-100℃煎煮30分钟,滤出汤液;

(4)合并步骤(2)、(3)滤出的汤液,在无菌、无尘条件下采用汤剂工艺封装成袋或瓶;服用方法为:每日2次,每次150-200ml,5日为一个疗程,3-5日起效,1-2个疗程基本治愈。

药理分析:顽固性呃逆,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持续时间超过48小时的膈肌阵发性痉挛,主要临床表现为: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西医治疗顽固性呃逆只能缓解,并不能根治。中医认为呃逆者大多因胃气上逆,冲动膈肌所致,以其辨证论治的治疗原理可取得良好成效。《灵枢·口问》篇说“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胃,新故相混,真邪相干,气并相逆于胃,而胃腑不受,复出于胃,故呃逆也。”阐述了呃逆的病例机制。本发明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中药组合物以白芍、甘草汤为基础,白芍、甘草汤主治胃气痛,证属阴虚血燥,肝气妄动,木份土者;白芍、甘草汤加党参、厚朴、沉香、大枣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白芍、甘草汤加川芎行气开郁,祛风燥湿之功效;白芍、甘草汤加枳实、竹茹具有行痰,消积,清热、止呕之功效;白芍、甘草汤加吴茱萸、半夏、赭石、沉香具有温中补虚,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降逆止呕之功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子学,未经唐子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06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