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对焦的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500636.6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5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林奶养;习文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232 | 分类号: | H04N5/232;H04N5/2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对焦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对焦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成像模式由第一成像模式切换为第二成像模式,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曝光情况与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曝光情况不同;
根据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亮度信息、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亮度信息对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目标物体的第一特征模板进行亮度调整,得到第二特征模板;
在第二成像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模板搜索所述目标物体的成像;
其中,所述在第二成像模式下根据所述第二特征模板搜索所述目标物体的成像,包括:
增加使用所述第二特征模板中的与亮度无关的特征模板搜索所述目标物体成像的搜索结果的采信程度,和/或,
减少使用所述第二特征模板中的与亮度相关的特征模板搜索所述目标物体成像的搜索结果的采信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成像模式包括闪光灯开启引起的曝光情况变化时的成像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亮度信息、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亮度信息对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目标物体的第一特征模板进行亮度调整,得到第二特征模板,包括:
根据下述信息对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目标物体的第一特征模板进行亮度调整,得到第二特征模板:
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下述信息对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目标物体的第一特征模板进行亮度调整,得到第二特征模板: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相同;
根据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对应关系对所述第一特征模板进行亮度调整,得到所述第二特征模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统计信息相同,包括:
根据下述信息确定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平均值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平均值,以及
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方差和所述第二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方差;且
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平均值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平均值相同,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经过亮度调整后的像素亮度值的方差与所述第一成像模式下的目标物体成像的像素亮度值的方差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50063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电压焊接装置
- 下一篇:低功率理想二极管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