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板修补剂及木板修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499771.3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671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雷响;杨晓刚;宣莹;何银;柳四超;采国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4 | 分类号: | C09J175/04;C09J11/04;C08G18/62;C08G18/64;B27G1/00 |
代理公司: | 珠海智专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62 | 代理人: | 林永协;余鹏锦 |
地址: | 239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木板 修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木板修补剂及木板修补方法,木板修补剂包括100重量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40至5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10重量份的聚丙烯酸乳液、10至15重量份的碳酸钙粉末和10至20重量份的木粉。木板修补方法包括向木板裂缝中注胶的步骤,使用固定装置对多层木板的外周施加压力的步骤和将注胶的木板自然风干的步骤。使用本发明的木板修补剂和木板修补方法修补的木板,与传统的胶水修补的木板相比,修补的裂缝的外观更加接近木板的原色,木板的整体力学性能更佳,使用寿命更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材的后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木板修补剂及木板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板加工行业中,需要对地板的坯料进行筛选,选出合格的坯料木板。通常等级较高的AB级坯料之中依然会存在10%左右的不合格品,在众多不合格坯料中,木板端部裂纹的缺陷占比往往高达50%以上。木板开裂的原因主要是:1、木材生长过程中外界环境变化导致自身内在应力而产生的内部开裂;2、原木开料时,木材受力不均产生的开裂;3、木板后续的干燥养生阶段,失水干缩产生的开裂。
现有地板加工行业中,对于开裂的木板,将开裂部位锯掉,做成小尺寸的非标板。或者使用502胶水或其他胶水修补裂纹,修补后通过常温晾晒方式使胶水固化。
然而上述方法中,把开裂部分锯掉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无法保证小尺寸的木板没有开裂缺陷,同时也浪费大量木材。使用502胶水修补的方法,由于502胶水塑性很差,木板在干缩湿胀过程中,会产生很大的形变和应力,这时,502胶水基本都会脱落断裂。
同时,现有方法中,木板修补后,对修补剂固化的环境条件没有控制,导致胶合效果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且大批量修补时,修补剂固化需要一定时间,木板晾晒占用大量场地,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木板的裂缝修补效果好且不易脱落的木板修补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木板修补剂的修补方法,提高木板修补剂的修补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木板修补剂,包括100重量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40至5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10重量份的聚丙烯酸乳液、10至15重量份的碳酸钙粉末和10至20重量份的木粉。
进一步的方案是,木板修补剂包括100重量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5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10重量份的聚丙烯酸乳液、10重量份的碳酸钙粉末和10重量份的木粉。
一个可替代的方案是,木板修补剂包括100重量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4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10重量份的聚丙烯酸乳液、12重量份的碳酸钙粉末和15重量份的木粉。
另一个可替代的方案是,木板修补剂包括100重量份的甲苯二异氰酸酯、40重量份的聚乙烯醇、10重量份的聚丙烯酸乳液、15重量份的碳酸钙粉末和20重量份的木粉。
进一步的方案是,碳酸钙粉末的粒径大于1000目。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木粉的粒径在120目至180目之间。
为了实现上述另一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修补方法包括,注胶,向木板的裂缝中注入木板修补剂,直到木板修补剂从木板的裂缝中溢出或接近溢出时停止注胶;固定,将多块注胶完成的木板层叠固定在固定装置上,固定装置对木板的外周施加压力;固化,将木板和固定装置放置在通风处,6小时至24小时后取下木板,木板修补剂固化后,打磨去除从木板表面溢出的木板修补剂。
进一步的方案是,固定装置包括多根竖直方向的第一固定杆和多根水平方向的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套设在第一固定杆上,多根第一固定杆和多根第二固定杆将多块木板夹持固定,木板与第一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硅胶板,外层的木板的端部与第二固定杆之间设置有垫片,相邻的木板的端部之间也设置有垫片。
进一步的方案是,垫片的表面涂有脱模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扬子地板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97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