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8122.1 | 申请日: | 2017-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7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和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安三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D175/04 | 分类号: | C09D175/04;C09D123/16;C09D7/12;C09D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716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氨酯 防水涂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防水涂料是指涂料形成的涂膜能够防止雨水或地下水渗漏的一种涂料。按涂料状态和形式划分可以分为:乳液型、溶剂型、反应型和改性沥青。市面上常见的防水涂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一类是聚氨酯类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由多种水性聚合物合成的乳液与掺有各种添加剂的优质水泥组成,聚合物(树脂)的柔性与水泥的刚性结为一体,使得它在抗渗性与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它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综合造价低,工期短,且无毒环保,但因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中水泥的比重较大,所以光泽度、色彩、耐污染性与耐持久性均不理想。而聚氨酯类防水涂料一般是由聚氨酯与煤焦油作为原材料而制成,其光泽度和色彩较鲜明,且耐污染性和耐持久性要远优于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但通常聚氨酯类防水涂料一般掺杂甲苯、二甲苯等有机溶剂,在使用后涂料中的甲苯和二甲苯会缓慢挥发,对人身体造成伤害,而且其抗冲击能力以及稳定性方面没有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优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52~68份,三元乙丙橡胶26~34份,瓜尔胶5~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16份,微米短纤维5~10份,超细二氧化硅13~18份,三硬脂酸甘油酯0.2~0.6份,微晶石蜡0.1~0.3份,成膜助剂5~10份,着色剂10~16份,抗氧化剂0.2~0.8份,紫外线吸收剂2~4份,防沉降剂1~4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56~62份,三元乙丙橡胶28~30份,瓜尔胶6~8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2~14份,微米短纤维6~10份,超细二氧化硅14~16份,三硬脂酸甘油酯0.3~0.5份,微晶石蜡0.1~0.3份,成膜助剂6~10份,着色剂12~16份,抗氧化剂0.3~0.7份,紫外线吸收剂2~4份,防沉降剂1~4份。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氨酯树脂60份,三元乙丙橡胶29份,瓜尔胶7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3份,微米短纤维8份,超细二氧化硅15份,三硬脂酸甘油酯0.4份,微晶石蜡0.2份,成膜助剂8份,着色剂14份,抗氧化剂0.5份,紫外线吸收剂3份,防沉降剂2份。
优选的,所述聚氨酯树脂和三元乙丙橡胶的重量份比为1.5~2.8:0.5~1.5。
优选的,所述微米短纤维为微米玻璃短纤维或微米木质素短纤维与微米芳纶短纤维的混合物,且微米玻璃短纤维或微米木质素短纤维与微米芳纶短纤维的重量份比为1.3~3.4:0.8~2.5。
优选的,所述成膜助剂为乙二醇和醇酯十二的混合物,且乙二醇和醇酯十二的重量份比为1.1~2.6:0.8~3.2。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聚氨酯防水涂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聚氨酯树脂和三元乙丙橡胶分别置于粉碎机中粉碎成粒度小于1mm的聚氨酯树脂粉末和三元乙丙橡胶粉末,备用,将聚氨酯树脂粉末加入到预装有相应重量份的乙酸乙酯溶液的反应器中,于50~60℃加热溶解,再加入三元乙丙橡胶粉末,升高温度至78~93℃,搅拌15~28min,即得混合液A;
S2:保持反应器的温度为78~93℃,向混合液A中加入相应重量份的三硬脂酸甘油酯和微晶石蜡,搅拌5~10min,降温至45~55℃,得混合液B;
S3:将瓜尔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解于相应重量份的水中,得混合液C;
S4:向混合液B中加入相应重量份的乙醇,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混合液C、成膜助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防沉降剂,加入完成后继续搅拌5~10min,冷却至室温,得混合液D;
S5:向混合液D中加入相应重量份的微米短纤维和超细二氧化硅,并转移至超声仪中超声分散30~60min,即得聚氨酯防水涂料。
优选的,所述S4步骤中混合液C、成膜助剂、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和防沉降剂的加入顺序为混合液C-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防沉降剂-着色剂-成膜助剂,且每次加入一种物质后需搅拌30~90s,再加入下一种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安三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六安三创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81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