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96332.7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38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0 |
| 发明(设计)人: | 刘小燕;张峰;韦韫;徐向锋;刘海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长沙学院;山东交通学院 |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 地址: | 410114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栅栏 腹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
背景技术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箱梁,是一种用波形钢板置换混凝土腹板的新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但是,由于波形钢腹板与顶板和底板的结合部多而复杂,易导致该部位的混凝土浇筑不够密实;另外,由于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箱室内部为封闭空间,从而导致箱梁的抗风性能差、温度应力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是现有技术中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抗风性能差、温度应力大以及腹板与顶板和底板的结合部位混凝土易浇筑不严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该箱梁包括顶板、底板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所述第一腹板包括埋设在所述顶板中的第一上梁、埋设在所述底板中的第一下梁以及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上梁和所述第一下梁之间的第一支撑杆,每个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梁和所述第一下梁连接;所述第二腹板包括埋设在所述顶板中的第二上梁、埋设在所述底板中的第二下梁以及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一对应的第二支撑杆,每个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上梁和所述第二下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上梁、第一下梁、第二上梁和第二下梁均为工字钢。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均为T形钢板。
其中,还包括预紧件、横张预应力束和压杆,所述压杆设置在所述横张预应力束中部的上方,所述横张预应力束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方的预应力束,每个预应力束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所述压杆与每个所述预应力束正交,所述预紧件用于将所述压杆压设在所述预应力束上。
其中,所述压杆为双槽钢。
其中,所述预紧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预紧件沿所述压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预紧件包括螺纹钢筋和螺母,所述螺纹钢筋的一端埋设在所述底板中、另一端穿过所述压杆并与所述螺母配合连接。
其中,所述预应力束通过角钢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连接。
本发明结构简单、施工简单方便,通过将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支撑杆作为第一腹板的主体、将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支撑杆作为第二腹板的主体,不仅使得箱梁的自重减轻,而且大大提高了顶板和底板的纵向预应力张拉效果、提高了抗风性能、减小了温度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的轴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的正视图;
图3是图1中的A向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中的第一腹板(第二腹板)的轴侧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中横张预应力束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采用预紧件和未采用预紧件时底板的变形示意图;其中图6(a)为采用预紧件时底板的变形示意图图;图6(b)为未采用预紧件时底板的变形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和现有的波形钢腹板箱梁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示意图;其中图7(a)为本发明的箱梁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示意图;图7(b)为现有的波形钢腹板箱梁在风载荷作用下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具有栅栏式腹板的箱梁和现有的波形钢腹板箱梁的内部和外部热交换的示意图;其中图8(a)为本发明的箱梁内部和外部热交换的示意图;图8(b)为现有的波形钢腹板箱梁内部和外部热交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顶板;2、底板;3、第一腹板;3-1、第一支撑杆;
3-2、第一上梁;3-3、第一下梁;4、第二腹板;
4-1、第二支撑杆;4-2、第二上梁;4-3第二下梁;
5、横张预应力束;5-1、预应力束;6、压杆;7、预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发明中的附图,对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长沙学院;山东交通学院,未经长沙理工大学;山东大学;长沙学院;山东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6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道面裂缝修复机器人
- 下一篇:钢阻尼防落梁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