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及其协同介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95928.5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6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冬;戴一鸣;张大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N5/02;G06Q10/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傅崇安 |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bim 专业 知识库 协同 介入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及协同介入方法。
背景技术
现阶段BIM模型以BIM构件为基础进行建模,建模过程也是图纸绘制过程,由于涉及各专业协同,对设计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及协同介入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
它包括:
专业知识库:存储有各专业的现行规范,且现行规范按建筑性质进行分类;
BIM构件库:存储有大量标准的BIM构件;
建筑特征判定模块:与专业知识库连接,输入建筑模型的建筑特征(建筑的长宽高、造型,平面布局等),并将建筑特征与专业知识库内的规范进行对比,确定输入的建筑特征的建筑性质;
BIM构件筛选模块:分别与建筑特征判定模块和BIM构件库连接,根据建筑模型的建筑特征确定建筑模型的建筑性质,并对BIM构件库中的BIM构件进行筛选,选出符合建筑性质的BIM构件;
BIM构件编辑模块:与BIM构件筛选模块连接,用于导入经BIM构件筛选模块筛选的BIM构件或新建、修改的BIM构件,并根据BIM构件建立建筑模型;
建筑模型判定模块:分别与专业知识库和BIM构件编辑模块连接,将专业知识库中各专业的现行规范与BIM构件编辑模块中建立的建筑模型进行二次比对,确定建筑模型中的各个BIM构件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的协同介入方法:
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输入建筑特征;
步骤2:将将步骤1输入的建筑特征和各专业的现行规范进行比对,确定输入建筑特征的建筑性质;
步骤3:根据步骤2确定的建筑性质,筛选符合对应建筑性质的BIM构件;
步骤4:根据选取的BIM构件或新建、修改的BIM构件建立建筑模型;
步骤5:对已经建好的建筑模型再与各专业的现行规范进行二次比对,确定建筑模型中的各个BIM构件是否符合各专业的现行规范要求。
较之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满足不同专业之间协同处理建模过程,实现基于BIM的专业复合度检测与预警、提供BIM模型评估检测早期预警、基于BIM的图纸信息交互比对和纠错。
附图说明
图1系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BIM的专业知识库协同介入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专业知识库:存储有各专业的现行规范,且现行规范按建筑性质进行分类;一个建筑模型成型,其中的BIM构件涉及若干专业,比如涉及照明设备,需要与光源专业有关的人员介入进行判定,如果涉及泵,需要和泵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员介入进行判定,一个建筑模型可能涉及若干专业,而各个专业的人员是根据对应专业的现行规范对建筑模型进行判定,固需要采集各专业的现行规范,并将现行规范按建筑性质进行分类。
BIM构件库:存储有大量BIM构件;为了提高建模速度,一般会预先存储大量BIM构件,便于建模人员提取编辑。
建筑特征判定模块:与专业知识库连接,输入建筑模型的建筑特征并将建筑特征与专业知识库内的规范进行对比,确定输入的建筑特征的建筑性质;
这里的建筑特征包括建筑物的名称、体型、平面尺寸、层数(地上层数、地下层数)、总高度、结构类型、荷载情况、地基与基础方案、基础埋深、沉降缝的设置,对沉降及差异沉降的要求、大面积的地面荷载、周边环境、场地的地理位置及其它有关的特殊要求,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建筑的一些参数,以便判定出建筑性质以及一些限定条件;
例如,首先确定建筑的使用性质,是否是生产性建筑,还可以确定建筑的功能,之后进一步进行限定,例如,如果不是生产性建筑,而是居住建筑,那么判定居住建筑是作为住宅、公寓、别墅还是宿舍(这些可以确定墙体的厚度、幕墙的种类等信息),另外,还可以确定其消防设备的选用情况、逃生设备的类型、照明设备的类型等,以此可以初步筛选出符合上述要求的BIM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9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