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饰装修板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5910.5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34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启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肯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38/10;C04B14/08;C04B14/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2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饰 装修 板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板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饰装修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室内环境的主要污染源来自建筑、装饰和家具,甲醛、苯、氨气污染超标已经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主要可以分为装修污染以及家具污染两个方面。
在装修过程中使用的油漆及各种装修用的涂料、皮革、地毯等,这些材料造成的主要污染物是苯、甲苯、TVOC等,比如木工板,木材来自天然本身无毒,而是其加工时使用尿醛胶粘接,而形成甲醛的污染源,而装修中使用胶水的主要成分为甲醛,油漆还有大量刺鼻的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各样的装饰材料出现在各大公共场所、豪华酒店、商场家庭等地方。现有的建筑材料多种多样,特别是板材。板材根据用途、材质有多种类型,比如木板、石膏板、镂空板、水泥板、石材板等等。这些板材都有专门的应用领域,其用途和功能都是非常单一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饰装修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装饰装修板材,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水泥95-105份、硫酸钠1-3份、木质素磺酸钙1-3份、硅藻土15-25份、活性炭5-15份、粉煤灰15-25份、发泡剂1-10份、无机抗菌剂1-10份、水50-90份。
优选地,所述的水泥为硅酸盐水泥。
优选地,所述的无机抗菌剂为锡酸锌、钛酸锌、钼酸锌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无机抗菌剂由锡酸锌、钛酸锌、钼酸锌混合而成,所述锡酸锌、钛酸锌、钼酸锌的质量比为(1-3):(1-3):(1-3)。
优选地,所述的发泡剂为4-甲基苯磺酸丙酯、对甲苯磺酸正辛酯、苯磺酸乙酯中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更优选地,所述的发泡剂由4-甲基苯磺酸丙酯、对甲苯磺酸正辛酯、苯磺酸乙酯混合而成,所述4-甲基苯磺酸丙酯、对甲苯磺酸正辛酯、苯磺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1-3):(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装饰装修板材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称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浆料;
(2)将混合浆料倒入模具中模压成型,压力为1-5MPa,1-10分钟后脱模,得到成型板;
(3)将成型板输送至蒸压釜进行养护,工作介质为饱和水蒸汽,温度为180-220℃,压力为1-2MPa,时间为8-14h;
(4)切割。
本发明的装饰装修板材,原料组分简单,为一种多功能性环保板材,硅藻土、活性炭能够有效吸附室内有害物质,调节室内湿度,具有抗菌杀菌、净化空气、消除异味等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中各原料介绍:
水泥,采用南京江南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宁羊牌PⅡ42.5R(C1)硅酸盐水泥。
硫酸钠,CAS号:7757-82-6。
木质素磺酸钙,CAS号:8061-52-7。
硅藻土,CAS号:91053-39-3,采用灵寿县顺凯矿产品加工厂提供的型号为400的煅烧硅藻土粉。
活性炭,CAS号:64365-11-3,采用郑州康诺净水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200目椰壳活性炭。
粉煤灰,采用灵寿县志泰矿产品加工厂提供的一级粉煤灰。
锡酸锌,CAS号:12036-37-2,粒径5μm。
钛酸锌,CAS号:12036-69-0,粒径5μm。
钼酸锌,CAS号:13767-32-3,粒径5μm
4-甲基苯磺酸丙酯,CAS号:599-91-7。
对甲苯磺酸正辛酯,CAS号:3386-35-4。
苯磺酸乙酯,CAS号:515-46-8。
实施例1
装饰装修板材原料:水泥100份、硫酸钠1.5份、木质素磺酸钙1.5份、硅藻土20份、活性炭10份、粉煤灰20份、发泡剂4.5份、无机抗菌剂6份、水70份。
所述的无机抗菌剂由锡酸锌、钛酸锌、钼酸锌按质量比为1:1:1搅拌混合均匀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肯控股有限公司,未经中肯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91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喇叭支耳
- 下一篇:音响(88度TA‑T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