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消防机器人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5400.8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5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昌建;杨慎林;李满厚;罗其颖;程泽扬;刘爱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2C37/10 | 分类号: | A62C37/10;A62C13/64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消防 机器人 自动 气体 灭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灾自动气体灭火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消防机器人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火灾的热释放速率随着时间的二次方增长,因此消防灭火的关键是极早期探测火源,用最有效的方式扑灭初期火灾。在建筑中安装自动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能够大大增强建筑的防火性能。但是对于一些由于年代久远或者其它原因未安装自动灭火系统的建筑而言,很小的初期火源往往发展成严重的火灾事故。
建筑中,固定自动灭火系统包括水系统和气体系统,而气体自动气体灭火系统能够扑灭A、B、C和E类火灾,适用火灾类型最为广泛。现在建筑中的自动气体灭火系统,虽然灭火效果好,但是管路布置复杂、安装和维护成本高,这也是自动气体灭火系统往往只安装在配电房、通讯机房等关键电气设备用房,很少覆盖整个建筑的原因之一。在一些面积较大,设备布局较分散的区域,设置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经济成本较高。
火场中情况较为复杂,高温、有毒气体、易燃易爆物品、缺氧、浓烟都会对疏散人员和救援人员造成生命威胁。随着自动化的发展,消防机器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火灾救援。消防机器人可提前进入火场中,探明火场情况,采集温度、能见度、有毒气体等环境参量,确定火源、人员位置等,供消防救援力量制定有效救援措施。然而,消防机器人普遍体积较小、载重量较小,无法携带水枪等有效灭火设备,即使发现初期火源也无法进行有效灭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的、可安装在消防机器人上的应用于消防机器人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应用于消防机器人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包括储气瓶、放气阀、电磁阀、微控制器、火焰识别模块和喷头,所述储气瓶与放气阀的前端连通,放气阀的后端通过第一气体管路连接电磁阀的前端,电磁阀的后端通过第二气体管路连接喷头,所述喷头和火焰识别模块均安装在二维云台上,所述火焰识别模块输出开关量信号至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微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阀的控制端相连,微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二维云台的输入端相连。
所述火焰识别模块由红外光电二极管和紫外光电二极管组成。
所述储气瓶采用空心球体,储气瓶瓶体上向外焊接空心螺柱,空心螺柱的顶端设置密封层;所述空心螺柱上开设与所述放气阀的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所述放气阀内设置顶针和密封垫圈,顶针中央设有过孔,过孔连通放气阀的前端和后端,顶针安装在放气阀的阀芯内部,密封垫圈安装在顶针和放气阀内壁之间。
所述二维云台由支架、舵机和连接轴组成,所述微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二维云台的舵机的控制端相连。
所述电磁阀采用常闭式气体电磁阀。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便携性强,易于安装在火场中微小型消防机器人和工厂车间巡逻机器人上,储气瓶采用空心球体设计,在最小化重量的同时保证最大的载气量和充气压强;本发明采用红外光电二极管和紫外光电二极管作为火焰识别模块,红外光波长较长,穿透火灾烟雾能力较强,可在远距离发现火源,但是易受到高温物体发出的红外光的干扰;红外-紫外光结合,即可以远距离探测火灾,又可以避免误报,提高识别的准确度;本发明储气瓶采用空心螺柱顶部密封与放气阀顶针配合放气的方式,放气阀顶针周围有密封垫圈,该结构装置简单,更换储气瓶方便,易于使用在便携式消防机器人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 是本发明中储气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3 是本发明中放气阀的纵向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消防机器人的自动气体灭火装置,包括储气瓶1、放气阀7、电磁阀、微控制器、火焰识别模块和喷头,所述储气瓶1与放气阀7的前端连通,放气阀7的后端通过第一气体管路2连接电磁阀的前端,电磁阀的后端通过第二气体管路3连接喷头,所述喷头和火焰识别模块均安装在二维云台上,所述火焰识别模块输出开关量信号至微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微控制器的第一信号输出端与电磁阀的控制端相连,微控制器的第二信号输出端与二维云台的输入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40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式广域多级消防炮灭火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于更换的消防感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