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在审
| 申请号: | 201710495188.5 | 申请日: | 2017-06-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2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1 |
| 发明(设计)人: | 于健;廖湘柏;刘应状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2/00 | 分类号: | H04W72/00;H04W4/06;H04L12/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罗振安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播数据 发送 转发设备 存储介质 第一数据 发送方式 信道 网络技术领域 多播广播 竞争信道 控制设备 轮流发送 站点设备 同频 转发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网络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多播广播同频网MBSFN信息,所述MBSFN信息用于指示多个转发设备发送组播数据时所采用的相同的第一数据发送方式、相同的第一信道及相同的第一时间点,所述组播数据是从控制设备接收到的;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及所述第一信道上,采用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方式向至少一个站点设备转发所述组播数据。本公开发送组播数据的过程中,不同转发设备之间不会造成干扰,每个转发设备均无需竞争信道,缩短了发送组播数据所耗费的时间,提高了发送组播数据的效率。多个转发设备无需轮流发送,也提高了发送组播数据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不断成熟,以其灵活、方便、易于部署等优点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可以广泛应用于网络直播、在线会议、在线授课等场景。在这些场景下需要从一个发送方向多个接收方发送相同的数据,此时可以采用组播的方式发送组播数据。
组播数据的发送过程涉及控制设备、转发设备和站点设备之间的交互。其中,控制设备连接多个转发设备,多个转发设备中的每个转发设备连接至少一个站点设备。在组播数据的发送过程中,控制设备会向连接的每个转发设备发送组播数据,每个转发设备接收组播数据并向连接的至少一个站点设备发送组播数据,站点设备接收组播数据。
其中,多个转发设备会采用同一个信道发送组播数据,但是为了避免不同转发设备之间的干扰,在任一时间点只允许一个转发设备占用该信道,因此多个转发设备需要竞争信道。对于每个转发设备来说,转发设备要发送组播数据时,会侦听信道的状态,当信道为繁忙状态则等待,当信道为空闲状态时,生成随机的计数器值,并随着时间的推移减少该计数器值。此期间内如果有其他转发设备占用该信道而导致该信道切换为繁忙状态,则该转发设备暂停减少该计数器值,之后当该信道又切换为空闲状态,则从之前暂停时的计数器值开始继续减少该计数器值,直至当计数器值减为0时,认为该转发设备竞争到该信道,可以按照自行确定的数据发送方式在该信道上发送组播数据。
在实现本公开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相关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每个转发设备需要待竞争到信道后才能发送组播数据,该竞争过程往往耗费较长的时间,导致发送组播数据所耗费的时间过长。对于多个转发设备来说,由于多个转发设备只能轮流在信道上发送组播数据,发送组播数据的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播数据发送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组播数据发送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多播广播同频网MBSFN信息,所述MBSFN信息用于指示多个转发设备发送组播数据时所采用的相同的第一数据发送方式、相同的第一信道及相同的第一时间点,所述组播数据是从控制设备接收到的;
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及所述第一信道上,采用所述第一数据发送方式向至少一个站点设备转发所述组播数据。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MBSFN信息还用于指示所述多个转发设备向站点设备发送唤醒数据分组WUP、发送所述WUP时所采用的相同的第二数据发送方式、相同的第二信道及相同的第二时间点,所述获取多播广播同频网MBSFN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二时间点及所述第二信道上,采用所述第二数据发送方式向所述至少一个站点设备发送所述WUP,执行所述在所述第一时间点及所述第一信道上向至少一个站点设备发送所述组播数据的步骤,以便于所述至少一个站点设备中的每个站点设备通过配置的唤醒无线电WUR接收机接收所述WUP,将主接收机MR从休眠状态唤醒至工作状态,并通过所述MR接收所述组播数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518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