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置调频天线的移动终端及其调频天线在审
申请号: | 201710494966.9 | 申请日: | 2017-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磊;刘莉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6 | 分类号: | H01Q1/36;H01Q1/48;H01Q1/50;H01Q1/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铭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04 | 代理人: | 孙伟峰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置 调频 天线 移动 终端 及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置调频天线的移动终端及其调频天线。
背景技术
虽然随着科技的进步,FM(Frequency Modulation,即调频)网络收音机已逐渐取代了原本的收音机,利用FM网络收音机中我们能够收听到更多的国际新闻和最新的网络动态等,然而,从某种方面来说,手机内置的FM功能更适合某些特定的用户,例如,其并不需要耗费网络流量,也没有众多弹窗广告等。
因此,内置FM仍然是手机必带的功能,当前手机FM频率工作在87.5MHz~108MHz,多数厂商出于节约成本以及避免增加手机厚度等因素考虑,采用耳机做天线使用,导致当用户在无耳机的情况下,FM功能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置调频天线的移动终端及其调频天线,即不会增加移动终端厚度,又能保证用户不使用耳机也能使用FM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调频天线,包括接地端子、馈电端子以及天线主体,所述天线主体包括自所述接地端子引出的第一线圈部分和自所述馈电端子引出的第二线圈部分,所述第一线圈部分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相连,且所述接地端子、所述馈电端子、所述第一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分共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分对称设于调频天线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接地端子、所述馈电端子设于所述第一线圈部分与所述第二线圈部分之间的间隔内。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分均包括具有开口的环路和自环路的开口引出的两个连接端,所述第一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环路的开口分别朝向所述接地端子、所述馈电端子;所述第一线圈部分的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馈电端子,所述第一线圈部分的另一个连接端连接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另一个连接端。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在所述第一线圈部分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对称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线圈部分的环路的同一侧;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两个连接端在所述第一线圈部分和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对称轴的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环路的同一侧。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的两个连接端所在的导线平行且相邻;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两个连接端所在的导线平行且相邻。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的环路、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环路均呈往复多次弯折形成的梳子齿形。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分各自的环路内的相邻两条平行导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分各自的环路的开口宽度与各自的环路内的相邻两条平行导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分的环路弯折形成的梳子齿形的齿数为6。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置调频天线的移动终端,包括任意一种上述的调频天线,所述调频天线的所述接地端子、所述馈电端子、所述第一线圈部分、所述第二线圈部分形成于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内表面。
本发明的调频天线形成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将其集成到移动终端的触摸屏内表面,无需单独设计专门的天线,可以有效减小调频天线的面积,降低天线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移动终端的厚度,此外,通过本发明可以不使用耳机也能使用FM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调频天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所提到的关于方位、相对位置关系的词语,例如“上”“下”“左”“右”均根据都是以相应的附图所示的方位为例进行说明,仅仅是相对位置关系,并不限定实际应用时的放置方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4949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